乳腺癌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帶你了解乳腺癌領域六大最新資訊,精彩不容錯過!
乳腺癌是一種發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現代女性的健康和生命,有數據表明,全球乳腺癌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的乳腺癌發病率也不容樂觀。
乳腺癌研究一直是腫瘤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新藥物、新指南、新療法等一系列的研究讓乳腺癌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今天就帶領大家盤點一下2020年在乳腺癌研究方面都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
一、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國方案“發布,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
近日,一項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志《臨床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線發表。
這項被譽為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中國方案”證實,在傳統化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復發風險41%。
目前,化療仍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對于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后以蒽環類化療藥物和紫杉醇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是其標準的治療方案。但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仍徘徊在80%左右,已成為生存率的一個“瓶頸”。
為了改變取得進一步的突破,邵志敏教授團隊在全國35家中心共篩選出636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最終成功入組并接受治療的患者有585例,其中試驗組297例患者使用了傳統化療方案聯合卡培他濱的治療方案。
研究結果證實,試驗組患者較傳統方案,顯著提高患者無病生存,5年無病生存率從80.4%提高到86.3%,降低34%的事件風險,
其中降低復發風險41%,降低遠處轉移風險37%,總生存率提高了2.6%,極大地改善了三陰性乳腺癌的預后。
這項聯合卡培他濱輔助化療的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國方案”是中國乳腺癌輔助治療研究領域首個刊登在JCO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臨床研究,
它將在保障患者安全性、耐受性的同時,顯著提高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后,未來有望寫入治療指南,成為全球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標準方案。
二、T-DM1:赫賽汀耐藥新武器,國內已正式到貨
曲妥珠單抗(赫賽汀)自1998年獲批以來,徹底改變了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
而抗體偶聯藥T-DM1(恩美曲妥珠單抗)則兼具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藥物的優勢。它既能靶向HER2,又能發揮化療藥殺傷癌細胞的威力,更能“精確制導”。
既往的化療相當于普通的炮彈,一排一排的打過去,無差別的殺傷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T-DM1作為ADC藥物,相當于把炸藥裝載一個裝有GPS的彈頭上,精準定點攻擊存在HER2陽性的癌細胞。
好消息是,2020年1月21日,該藥物在國內正式上市。而作為國內首個HER2陽性乳腺癌靶向ADC藥物,T-DM1(恩美曲妥珠單抗)在4月8號國內正式到貨,讓患者可及。
三、乳腺癌“救命藥”吡咯替尼強勢納入醫保, 真正造福國內患者!
藥物和藥價,對于我國抗癌國情而言,就是所有患者的兩道“命符”。前者決定了癌癥患者能否達到治愈的深度,而后者決定了患者是否“有藥用得起”的廣度。當兩者結合,才真正是我國抗癌水平的飛躍時刻。
國產明星抗癌藥馬來酸吡咯替尼曾被冠以“大國重器,實至名歸”的稱呼,其療效大幅領先,登頂世界舞臺,給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多了一份選擇,中國智造真正造福中國患者。
在2020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中,正式將該藥納入醫保,160mg×28/瓶的吡咯替尼價格由9960/盒降為4093.6元/盒,80mg×14/瓶價格為1204元/盒。
優秀的臨床數據,再加上納入醫保后大幅降低的藥物價格,正是為我國乳腺癌患者的“藥物+藥價”兩項最重要的需求保駕護航。經此降價后,我們相信中國的乳腺癌患者更能享受到好的治療藥物與可以承受的藥物價格。
四、2020版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哌柏西利實現“三級跳”
2020年4月10日,《2020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在線發布。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指南中CDK4/6抑制劑的地位全面升級,證據級別從Ⅱ級提升為Ⅰ級,覆蓋內分泌初治和經治的全人群,全面進入激素受體陽性(HR+)晚期乳腺癌的一線治療的首選推薦。
CDK4/6抑制劑是近三五年里冉冉升起的抗癌新秀,正迅速改變HR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格局,有效地克服或延遲內分泌抵抗的出現,為晚期患者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
目前我國已經上市的CDK4/6抑制劑僅哌柏西利(palbociclib,Ibrance,愛博新)1種,2018年7月,哌柏西利經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在中國上市。同年,哌柏西利首登CSCO乳腺癌指南,用于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
2019年,哌柏西利由II級推薦證據級別1B調整為1A。2020年,由II級推薦調整為I級推薦。3年實現地位\”三級跳\”。如果該藥能夠進入醫保范圍內,將有更多患者能夠獲得指南推薦的最佳治療方案。
五、抑制核糖體蛋白可讓癌細胞“慢”下來,阻止乳腺癌復發轉移新路徑
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可通過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在全身擴散,最終到達身體遠端部位并形成轉移性腫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癥中心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核糖體增加會提升CTC形成轉移瘤的潛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核糖體是在每個活細胞中發現的蛋白制造工廠。他們的觀察結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富集的一個CTC亞群具有較高的核糖體蛋白(ribosomal protein)水平,而且它們的存在與增加的疾病侵襲性和較差的臨床結果有關。
重要的是,這一發現還表明,破壞核糖體功能并抑制癌細胞生長的靶向藥物組合減慢了乳腺癌在小鼠模型中的擴散。
此研究證明了CTC正逐漸成為人類控制癌癥轉移、研究創新治療方案的有力工具!而通過細胞特征反向探尋抑制轉移新療法,創新采用抑制核糖體蛋白合成+抑制細胞增殖雙靶向聯合用藥,也可以降低遠端轉移的發生,為乳腺癌患者帶來了福音!
六、AI算法助力乳腺癌早期檢查
一個來自韓國、美國和英國五家機構的科研人員共同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乳腺鉬靶照射的數字成像檢查。
目前的研究發現,這種人工智能(AI)算法在乳腺癌檢查方面,首次超越了放射科醫生。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柳葉刀·數字健康》(2020年2月6日)。
一般情況下,乳腺影像學檢查需要兩名放射科醫生分別閱片,一位負責首診,另一位復核。目前,由于較大的主觀性,乳腺鉬靶照射人工閱片實際上存在較大弊端,
30%的乳腺癌會在鉬靶照射檢查中被漏診,意味著這部分患者可能會在更晚期的時候才被發現!
隨著AI技術提升,臨床上有望讓AI負責首診,放射科醫生負責復核。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約大量人力資源提升閱片效率,也能讓患者們避免乳腺癌漏診的“厄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