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接診一位正在服用阿那曲唑的絕經后乳腺癌患者,再次骨密度檢測提示“骨質疏松”T 值≤ -3.0。該患者服用阿那曲唑前,我曾讓她檢測骨密度,骨密度檢測提示“骨質疏松”T 值≤ -2.5,我建議患者在補鈣同時應用唑來膦酸治療骨質疏松,但患者不想輸唑來膦酸,因此我介紹患者到骨質疏松門診,以期患者能接受專科醫生建議而應用唑來膦酸。但半年多來,患者仍未應用唑來膦酸,且骨質疏松比以前更嚴重了!
骨質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質疏松會出現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障礙等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增加了骨質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發生的風險,有時輕微外傷或跌倒即可發生骨折,骨折的常見部位有脊柱、髖骨和前臂,導致患者的病殘率升高。

乳腺癌患者為什么會骨質疏松?
女性在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發生骨丟失,骨密度 (BMD) 每年下降 1.9%,如果不做預防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另外,飲食中營養失衡,缺乏運動、光照等也會發生骨丟失。
而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應用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等芳香化酶抑制劑(AI)藥物,或戈舍瑞林等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藥后會加重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加速患者的骨丟失,出現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及肌肉關節疼痛等癥狀,最終引起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生率。
除了內分泌治療外,化療會造成卵巢早衰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疏松。
還有,乳腺癌細胞尤其是骨轉移時直接作用于骨細胞,增大破骨細胞的活性,導致乳腺癌患者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更高。
相對于一般女性,乳腺癌患者骨折風險要增加1.55倍,因此更應重視骨質疏松的預防及治療。
骨密度如何檢測、評估?
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是骨質疏松癥公認的診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通過測定腰椎和股骨頸骨密度,將骨密度(BMD)T 值≤ -2.5定義為骨質疏松癥、骨密度(BMD)在-2.5<T 值<-1.0間定義為骨量減少或骨丟失。
與原發性骨質疏松相比,乳腺癌患者的骨質流失更嚴重,其骨質流失干預要更加積極,當 T ≤-2 時,需采取規范治療,而不能以一般骨質疏松患者的 T ≤-2.5 的標準進行衡量。
為規范干預,我國《絕經后早期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相關的骨安全管理專家共識》依據骨密度對乳腺癌患者做了骨丟失和骨質疏松的不同風險分級:

乳腺癌患者骨質疏松如何預防?
乳腺癌患者開始接受 AI 治療前,就必須進行骨密度檢查,不論骨密度結果如何均建議加強運動、接受鈣劑和維生素 D 預防。

危險因素包括:(1)骨密度 T 值<-1.5;(2)年齡>65 歲;(3)體質指數<20 kg/m2;(4)髖骨骨折家族史;(5)>50 歲有脆性骨折史;(6)口服糖皮質激素>6 個月;(7)目前吸煙和有吸煙史。
歐洲發表的《乳腺癌患者骨質疏松管理》提到,T ≤-2.0 時或存在至少兩種臨床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雙磷酸鹽藥物治療,尤其是唑來磷酸靜脈注射劑具有抗癌作用,可降低骨癌復發、骨外轉移和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根據上圖,對乳腺癌患者不同風險分級采用相應的預防措施:
① 中度危險伴有危險因素: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的同時雙磷酸鹽治療。
②高度危險: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的同時雙磷酸鹽治療。
③建議所有高復發風險的絕經后乳腺癌患者使用雙磷酸鹽治療,以降低骨轉移風險和死亡率。循證醫學證據表明,應用唑來膦酸 4 mg,每 6 個月靜脈注射 1 次,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美國腫瘤協會建議,對于出現骨轉移患者,每 3~4 周給予唑來膦酸 4 mg 或地諾單抗。

目前乳腺癌的管理已進入“全程、全方位”管理模式,對于乳腺癌患者,不僅要關注疾病本身的治療,更應關注與疾病相關并發癥的治療,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也希望文首的患者盡早規范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