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肺炎對于全球公共衛生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全球死亡原因居于第2的腫瘤疾病,其患者中多數年齡較大、并發癥多,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診療中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高和死亡率高。針對這些情況,臨床上鼓勵腫瘤患者實施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種,而且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病毒感染及重癥發生的主要有效手段,保證腫瘤患者的診療安全。
雖然我國人民實施2劑疫苗完全接種率已經超過了86.2%,但是,由于多數疫苗研發的臨床試驗中均將腫瘤患者排除在納入標準之外,因此,與腫瘤患者相關的各種數據相對仍舊不足。通過對有限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表明,腫瘤患者實施疫苗接種依舊是必要、安全和有效的。
強調對腫瘤患者實施疫苗接種,主要源自于腫瘤患者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大、感染后重癥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對于那些高齡、血液系統腫瘤、4周以內接受過化療患者的死亡率尤其高的原因。
由此說來,接種疫苗或者使用病毒阻斷藥物成為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對于重癥風險較高的惡性腫瘤患者,疫苗接種可能是目前最關鍵的防護手段。
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來說,疫苗接種是安全有效的,在臨床上,經過綜合評價患者的身體狀態、免疫功能以及病情后,應鼓勵患者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建議足量、足療程、按照推薦劑量和劑次完成。
腫瘤患者接種疫苗具有著較好的療效,接受1劑疫苗接種以后,其抗體的反應率約為32%~37%,明顯低于正常人群的66%,當接種第2劑疫苗后,其反應率將會明顯的升高,并逐漸接近于正常人水平。
但是,對于實施免疫治療、化療、聯合治療的患者來說,數據上還是會略低一些,但是,這并不影響疫苗的防御效應。完整接種2劑疫苗,可顯著降低腫瘤患者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和病死率。
與之同時,腫瘤患者接種疫苗也是安全的,主要是源自于以往實施疫苗接種時,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而且反應輕微,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發熱、寒戰、頭痛和肌痛,極少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說到了這里,對于所謂的“第3針加強疫苗”而言,我們也是建議腫瘤患者接種的,尤其是初診初治的腫瘤患者。而且,接種的時間最好在第1針接種后1年內進行,尤其適用于實施各種抗腫瘤治療的患者,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手術、放療和臨床試驗用藥等。但是,不適用于接受局部治療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或者是淺表黏膜病變患者。
對于那些具有腫瘤疾病,并且伴有其他免疫抑制情況的,如接受器官移植并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伴中度或重度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晚期或未經治療的HIV患者、正在使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或其他可能抑制免疫應答藥物的患者,則更加建議優先接種第3針疫苗。腫瘤患者足量、足療程、按照推薦劑量和劑次完成新冠疫苗接種是疾病診療過程中的主要保障。
在實施不同類型抗腫瘤治療期間,接種疫苗也有一定的說道。對于手術患者來說,除了圍手術期以外,即術前1周至術后1個月時間里不建議接種疫苗以外,其他患者均建議接種。
由于化療會不同程度的損害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接種疫苗所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會略低,但是依舊具有保護性反應。疫苗接種要盡量避開骨髓抑制最明顯的時間點,疫苗接種建議應至少在化療前2周或化療結束后1~2周進行。
對于實施放療的患者來說接種也是建議的,由于放療期間射線暴露、遠隔效應及對血液系統影響等原因,只要躲開放療期間不接種疫苗就可以了。
而接受內分泌、靶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幾乎沒有什么禁忌,放心接種就好了。唯有的一點差別就是對于那些正在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國外指南和研究中是推薦他們接種疫苗的,基于中國疫情和實際情況,在國內實施的研究中則主要由研究者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即可。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