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通疾病以及良性腫瘤不同,癌癥具有很高的復發轉移率,這一點是讓癌友們非常擔心與害怕的。本來抗癌就已經很艱難了,一旦轉移或復發就意味著治療難度的再一次增加。今天我們來關于癌細胞轉移的話題,并且對于預防轉移給出一些建議。
癌細胞是如何轉移的?
1、直接侵犯:癌細胞直接向周圍組織浸潤,如直腸癌可能侵犯附近的膀胱、尿道,女性的子宮、陰道,男性的前列腺等,從而引發繼發性腫瘤;
2、血行轉移:癌細胞脫落浸入血管,并隨著血液到達全身,那些血供豐富的器官或組織更適合癌細胞生長,從而出現轉移,比如轉移到肝臟,引發轉移性肝癌,還有肺、骨、大腦等也是常見的癌轉移靶器官;
3、淋巴轉移:淋巴系統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系統,但當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追蹤,就會通過淋巴循環進行轉移,如乳腺癌可以轉移到腋窩淋巴結、鎖骨淋巴結,肝癌可轉移到肝門區淋巴結等;
4、種植轉移:癌細胞脫落后,會穿過腹膜、胸膜、心包膜或蛛網膜下腔的表層,從而種植到其他器官或組織表面。比如胃癌細胞可下行至盆腔,如果落到卵巢上,就會形成卵巢轉移瘤,這種瘤被稱為庫肯伯格腫瘤。
癌癥最容易轉移到哪些器官?
1、肺
肺部是最容易被轉移的器官之一,因為我們的心臟會把血液送往肺部,而在癌癥患者的血液中,可能就有脫落的癌細胞,從心臟運送出來的第一站,就是肺部。出現肺轉移后,患者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刺激性咳嗽、血痰等癥狀。
2、腦
臨床上肺癌、乳腺癌、腸癌、鼻咽癌等癌癥都容易發生腦轉移,發生腦轉移時,早期會有頭疼的表現,隨著腫瘤的進展,會發生嚴重頭痛、惡心、噴射狀嘔吐等癥狀,還會引發癲癇、肢體麻木甚至偏癱。腦轉移進展往往非常迅速,致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需要引起重視。
3、骨骼
幾乎所有癌癥到最后都會發生骨轉移。骨髓是我們造血系統存在的地方,當捎帶著癌細胞的血液經過骨髓時,就可能發生骨轉移。而且骨髓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比較適合癌細胞生長。骨轉移最顯著的癥狀是疼痛,有些患者會發生骨折,且常見于下肢。發生骨轉移通常意味著病情已經發展到晚期,此時身體狀態較差,會伴隨出現消瘦、貧血、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4、脊柱
脊柱造血的時間非常長,到了老年也具備造血的功能,血管非常豐富,因此也是癌細胞容易轉移的部位。當癌細胞通過血液運送到脊柱時,就會發生脊柱轉移。此時患者會出現腰背疼痛、肩部疼痛的癥狀,嚴重者可會引起下肢麻木無力甚至癱瘓。這些癥狀有時會被誤以為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應注意區分。
如何預防癌癥轉移?
雖然癌癥的轉移很常見,但如果能做好以下四點,就能將風險降低:
一、定期復查
不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等治療都不能保證100%清除了癌細胞,體內殘留的癌細胞還會伺機興風作浪。尤其是術后2年是癌癥復發轉移的高風險期,一定要注意密切隨訪。復查的時間一般為2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2~5年內每6個月復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復查一次。
二、心態調整
好的心態是抗癌路上的護衛兵,生存期很長的患者往往都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因此癌友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凡事往好處想,堅強、勇敢地配合治療,這樣才有利于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建議癌友可以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多感享受愉悅、滿足的心情。
三、飲食護理
癌癥患者的飲食護理貫穿治療過程的始終,治療中患者的身體會產生極大消耗,加上放化療等治療會讓患者食欲減退,因此需要補充大量營養。均衡膳食、充足營養可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癌癥的能力。這對預防癌癥復發和轉移是很重要的。
四、適當運動
堅持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使免疫系統更好地發揮功能。癌癥患者在治療后盡量不要長時間臥床,應在能力范圍內做一些運動,哪怕只是在家里走動也是好的。如果能接受更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到戶外散步、跑步、游泳、爬山等。運動不僅能增強患者體質,還能調節情緒,有利于抑制癌細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