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最近流傳著“癌癥性格的七大特征”,稱性格憂郁、缺乏自信、感情不外露的人,容易患上癌癥。我腫瘤醫生武常生憑借這么多年的癌癥治療經驗也來說道說道。
近幾年,“癌癥性格”的說法逐漸流行起來,但“癌癥性格”到底是不是真的合理科學,卻一直存在爭議。到底又是有人在“胡說八道”,還是確實客觀存在“癌癥性格”?
大家好 我是腫瘤醫生武常生,利用閑暇時光在網上為網友答疑解惑,關于癌癥,腫瘤,抗癌等!有什么疑問都可以咨詢我!
來說說什么是“癌癥性格”?
在網上流傳的版本中,“癌癥性格”包括內向,情緒抑郁,焦慮,自卑,抗打擊能力弱等等特征。在社會壓力巨大的今天,似乎有不少人符合了這些特征,那這代表著他們都成為了“高危人群”了嗎?
癌癥性格是否存在 關鍵看怎么理解
臨床精神科專家把人的性格大體分為ABC型性格表現,而“癌癥性格”,通常指的就是其中的“C型性格”。
臨床發現,癌癥患者在診斷前,大部分人性格是相對消極,被動的,思維偏于負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們的免疫系統,導致癌癥的發生幾率上升。性格只是一方面,癌癥的發生主要還是與年齡有關,年紀一大,機體各方面功能下降,才是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性格情緒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態,但“癌癥性格”不是確切的致癌因素,也并不存在一個明確的標準,去衡量一個“C型性格”的人患癌的幾率為百分之幾。“C型性格”的人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心理負擔,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樣可以保持健康。
不同性格的人
有各自的專屬病
癌癥偏愛“C型性格”,其實AB型性格人群,也有各自的“喜好”。上世紀5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的2位心血管教授,發現如性格火爆,競爭心強,有闖勁的人群,相對容易患上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后來這2位教授將這種性格稱為A型性格。
而與之相對的B型性格,心態平和,不好斗,因此患上失眠、心血管疾病等幾率也比較低,甚至有人稱其為“長壽性格”。
為何“心理”會影響到“生理”
負面情緒抑制了我們機體的“戰斗力”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漫長的過程。我們的身體里存在著很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這些基因如果發生突變,則可能誘發癌癥。
當一個人長期處于壓力、焦慮等不良情緒當中,會抑制我們的免疫系統,加上年齡增大,免疫功能下降,一旦出現癌變,免疫系統無法及時將其控制住,將導致癌細胞“大爆發”。
負面情緒影響我們的“行動力”
一個人如果處于負面情緒中,那么他很可能會消極對待所有事情,導致運動缺乏、營養不良、失眠等等,而這些,恰恰又是大多數疾病的源頭。
性格、心情會很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本身,很大程度就與我們疾病發生有關。比如癌癥患者,如果消極對待治療,即使使用再好的醫療手段,患者不配合,治療效果也不理想。
正確對待負面情緒,避免“癌癥性格”
負面情緒并不是百害而無一利,比如焦慮是正常情緒,適當的焦慮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但是,不要讓自己長期陷于負面情緒中,需要適當放松自己。
“放松心情,并不局限于運動、旅游,不管運用什么方式,只要你能緩解焦慮,釋放壓力,看電視、發呆,也是放松。”放松的方式是因人而異的,性格不同,結果可能也不一樣。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只會給自己增加負擔。
“癌癥性格”,可以說只是一個臨床統計結果,可以理解為,具有某些性格特征的人群,相對其他性格的人患癌風險更高。“癌癥性格”與“癌癥”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但它可以作為一個警醒:不良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免疫功能,增大癌癥風險。
說了這么多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我的初心。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