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肺結節的大量檢出是近10余年的事,這促進了胸外科本身以及胸腔鏡微創技術的飛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青年才俊大咖,從胸腔鏡下的肺楔形切除到肺葉切除,再到肺段切除或聯合亞段切除,微創技術一步步向縱深發展,許多大咖的肺微創手術技術非常完美、觀賞他們的手術視頻就是一場視覺盛宴。
學術會議的交流內容也是從爭議微創與傳統開胸的熟優熟劣到原位癌是否需要肺葉切除以及是否需要淋巴結清掃,再到肺段切除與肺葉切除的比較,更到肺段切除的技術提升與經驗總結;
在術后輔助治療領域也是比較靶向治療不斷前移,從晚期三線、二線到一線,再到向早中期術后靶向治療過渡,目前甚至許多大咖針對多發磨玻璃結節也在建議病人自費用靶向藥;局部治療措施上,除了手術,微波、冷凍以及射頻消融得到大力發展,適應證也從轉移瘤或不能耐受手術的姑息治療向早期磨玻璃結節或多發結節發展。
這些所謂的技術發展都基于“磨玻璃結節肺癌也是肺癌,不處理干預會轉移復發要命”這樣的思維。而如果磨玻璃為表現的早期肺癌根本不同于傳統實性肺癌,極為惰性,隨訪窗口期寬,風險低,觀察不至于影響預后,我們是不是有必要來重新定義磨玻璃為表現的早期肺癌,從而總結、制定出適合此類疾病的專門診療指南呢?影像的診斷還有沒有必要不斷前移,引入AI診斷將肺結節的檢出報告細致到2、3毫米的階段呢?
業務量的攀升是好事、技術的進步是好事、學科的發展是好事、醫院多了收益也是好事!但在我們將肺磨玻璃結節按傳統肺癌處理的進程中一路狂奔時,是否有必要慢下我們的腳步,多些思考、多些總結、多些反省、多為病人考慮,做到真正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為導向來面對肺結節的診斷與治療?
在醫學發展的洪流中,保持醫者初心、立足醫生本職、心懷病人利益確實很難,形勢逼人呀!但我總覺得該有更多思考、有更多呼吁、有更多聲音、有更多經驗、有更多分享,從而喚起結友、同道、社會來共同關注肺結節診療的混亂現狀,期望能有所改變。
《葉建明說結節》一直致力于肺結節診療與治療的臨床工作,并對經手的病例進行回顧分析解讀,分享自己的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科普自己的心得。
當水平與地位無法左右業內,便希望通過科普與分享影響結友、影響患者端,當他們面對被診斷與治療時能有自己的思考,能參與到診療的決策中去,提出自己的想法顧慮,并能得到接診醫生同道的解答。如此,也算是為肺結節診斷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點力量。
今天,我以PPT圖片的形式,將近來想到的自己有關肺結節診斷與治療方面的觀點與理念與關注我的朋友做個分享,希望個人的思考能帶來更多人的反思,最終能有益于廣大結友,能早日出臺專門針對磨玻璃肺癌的指南,從而規范診療行為、維護患者利益。如果親們覺得有理,也希望轉發擴散,惠及更多朋友!
以上觀點理念只代表個人,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請大家辯證看待。此外,相關觀點理念均在公眾號《葉建明說結節》中有相關文章的表述與詳細解讀,包括這樣考慮的理由依據及思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閱讀(不一定全部按篇有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