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咨詢病例:
前言:在老百姓的印象中,惡性腫瘤應該是年紀大了才會得的病。若是才30來歲的警察,招飛征兵都沒有問題,平時也沒有癥狀的人怎么也不能與肺癌聯系起來。但現在的肺磨玻璃結節還真的就是這么奇怪,年紀人并不少見,20幾歲的磨玻璃表現的早期肺腺癌多了去了,甚至10幾歲的也不是特別罕見。
今天分享的這位結友,今年30出頭,平時身體一直非常好,但他早在2019年就查出肺結節。近日向我問診,我覺得基本可斷定為早期肺癌!
基本信息:
男 32歲。
疾病描述:
患者男,32歲,基層民警,曾在消防部隊服役,后考入公安系統,曾參與海軍,民航招飛,并體檢合格。2019年9月肺炎住院曾查胸部CT,回頭看當時已經有結節,但未報告,尺寸未知;21年7月醫院檢查,發現結節7mm;21年12月體檢醫院體檢復查,結節7mm;22年8月本地三甲醫院復查結節一:混磨5×4mm;結節二:混磨8×5mm,喝了半個月夏枯草口服液;23年2月復查,結節一:混磨6×5mm;結節二:混磨9×6mm。
已就診醫院科室:
某中心醫院 呼吸科
某市某人民醫院 胸外科
希望獲得的幫助:
關注主任好久了,請求主任給予定性,孩子才1歲,家中無人看照,請求主任定性隨訪還是手術,還是炎性。
影像展示與分析:
先來看2019年時的:
病灶1:右上葉微小磨玻璃結節,輪廓較清,密度略高,但沒有到實性密度,邊緣略毛糙,如果持續存在是要考慮腫瘤范疇的。
病灶2:右中葉鄰近胸膜下結節,密度略高,邊緣毛糙,胸膜略有牽拉,靠右側邊緣有點像月芽鏟征。也是惡性范疇的可能性大些,但要隨訪復查對比。
再看2022年的:
病灶1沒有明顯變化,密度也差不多,可能因為掃描條件不同,感覺還較2019年略淡一點。
病灶2感覺密度有所增加,為內部分偏實性密度,周圍有微小血管經過,且與病灶間隙不清,有點被病灶牽拉過去的味道;胸膜仍有影響,邊緣仍毛糙。較2019年略有進展。
再看2023年的片子:
病灶1仍無實性成分,但局部有密度偏高,邊緣是淡的磨玻璃影,整體輪廓較清,持續存在無好轉消失。
病灶2密度較病灶1高,整體大小變化不大,但密度感覺有所增加的,邊緣毛糙。右側邊緣部分是像月牙鏟征的。
影像印象:
右肺上葉與中葉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中葉病灶隨訪略有進展,密度有增加,而且邊緣毛糙不平滑,部分邊緣有月牙鏟征;周圍有血管經過并走向病灶,兩者間沒有間隙。考慮是惡性范疇的,從密度來看,以微浸潤性腺癌可能性大。上葉的結節進展較中葉不明顯,但也是持續存在無吸收的,同樣考慮腫瘤范疇的,風險低于中葉病灶。
我的意見:
右上葉與右中葉磨玻璃結節,持續存在沒有吸收好轉,整體輪廓與邊界較清,要考慮腫瘤范疇的,藍色圈起來的密度略高,比較符合微浸潤性腺癌些;紅色圈起來的相對小的,而且密度也稍低,但它的邊緣毛糙,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可能性大,不過無法除外微浸潤性腺癌。我的想法是兩處均單孔微創胸腔鏡下局部切了為妥,反正都在邊緣。但若暫時不手術,只要能半年復查隨訪,再有進展再開也不會耽誤病情。以上意見供參考!
感悟:
肺結節基本上不會有癥狀,也不是說平時身體好,擅長體育或運動就不會得磨玻璃表現的早期肺癌。常規的年度體檢仍是重要的,如果從來沒有查過CT,建議成人至少查一次,以后單位常規的體檢也不要浪費,有沒有癥狀都該查下胸部CT。查到肺結節,即使良性或考慮惡性范疇但仍不需要干預,也至少心中有數,并能關注隨訪對比。早期肺癌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年輕化,值得大家重視。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