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病例分享:
前言:去大醫院看病,有沒有碰到下面這樣的情景:
患者:醫生,這是我的片子,幫忙看看要不要開刀?
醫生:要開刀。
患者:是肺癌嗎?
醫生:好不好要要切出來化驗了才知道。
患者:手術怎么做,切多少?
醫生:這是醫生的事,我們會考慮。下一位!
一般來說,醫院級別越高,患者越容易相信,當然綜合水平或實力肯定也越強。但目前的醫療現狀,還真的并不總是越大的醫院越仔細。而且專家門診要看很多病人,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掛個號幾百,就診時間三五句話,再問醫生也不耐煩解釋(也是沒有時間能詳細解釋)。
一定程度上講,大的醫院容易更加機械或流水線工作的模式,因為太忙,沒有時間讓醫生靜下心來思考。但若關系到是否動手術,而且是全麻的肺部結節病灶切除手術,我總覺得還是慎重再慎重一點為好,而不總是“術前不能定性質,切下來確診”、“良性更好,惡性還早”這樣的理念。近日被我叫停了一位網絡咨詢結友在某國內著名大醫院的手術,但心里總還有慌亂和忐忑,主要是會不會讓同道不悅?
臨床資料:
基本信息:
女 38歲 。
疾病描述:
2021年11月發現混磨,2022年4月復查過,這次經過4個多月再次復查ct(2022-08-16填寫)。病情是之前寫的, 這個結節發現距今已經有一年三個月了。目前的報告都提示沒有明顯變化(2023-02-14填寫)。
希望獲得的幫助:
您能幫忙稍微詳細的判斷下這個結節的情況么?主要是右肺那個。謝謝您!
影像展示與分析:
我們先來看2021年11月的影像:
病灶1:右肺心緣旁小斑片狀影,沒有膨脹性,輪廓稍不清,沒有胸膜牽拉,太小,還不能定到底是什么,但略偏長條狀,應該良性的可能性大。
病灶2:右下葉脊柱旁微小磨玻璃結節,才2毫米許,中間似見小空泡征。瘤肺邊界較清,如果持續存在,要考慮肺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的可能性大,但近期肯定沒有什么風險,能隨訪。
病灶3:左下葉實性結節,與血管關系近,但密度高,邊緣平直,沒有膨脹性,良性的可能性大些,半年隨訪如無進展,更傾向良性。
病灶4:這就是所謂的主病灶,混合磨玻璃結節,中間部分密度較高,有微小血管進入,邊上的磨玻璃成分密度感覺過低,與平時的腫瘤性質的磨玻璃不太一樣,整體輪廓較清,但瘤肺邊界感覺沒有平常腫瘤磨玻璃那么清晰。是否惡性范疇,要隨訪對比才更有數點。
下面是主病灶2022年4月時的樣子:
病灶變化不太顯著,血管征是明顯的,但邊上的這支細小血管沒有被病灶影響,沒有血管彎征發生。
再看2022年8月連續層面的主病形態以及另外3處病灶的影像:
主病灶出現,靠前側的邊緣偏模糊,有點毛糙,密度高的部分感覺是穿過去的血管的樣子。
病灶中間密度過高(與血管類似),周圍磨玻璃成分密度較低,且偏模糊。
中間部分實性成分感覺沒有收縮力,不是皺起來那種(粉色箭頭);周圍的磨玻璃成分較少,而且密度過淡(綠色箭頭)。
此層容易讓人覺得惡性,因為有微血管進入(桔色箭頭);有實性成分(粉色箭頭);輪廓較清(紅色箭頭);有磨玻璃成分(綠色箭頭)。但我們以前也常說,如果混合磨玻璃結節,實性部分密度過高,而磨玻璃部分密度過低,則不太符合腫瘤性質的混合磨玻璃病灶。更容易是炎性伴周圍纖維增生的關系。況且前面也講了,靠后側的血管(綠色箭頭旁)與病灶很近,但沒有被它牽拉形成角度(血管彎征)。
上圖顯示病灶夾在兩支血管間,但血管沒有被牽拉,穿行的血管也是走行沒有改變,是不是意味著血管是正常走行,不是新生血管進入病灶?
上圖是邊緣區域的樣子,密度甚淡。血管走行自然。
冠狀位顯示了病灶實性部分偏長條,密度很高,而且邊緣銳利,不像腫瘤那么圓形或類圓形,密度雜亂、有觸角或棘突或細毛刺樣(粉色箭頭),所以我懷疑這是血管影;而磨玻璃部分密度很淡,也無膨脹性(綠色箭頭)。總感覺與早期肺癌影像不太符合。
矢狀位見磨玻璃部分模糊不清,與腫瘤的磨玻璃不太像。
上圖的矢狀位清楚顯示實性部分是血管的延續(桔色箭頭),而不似圓形或類圓形的新生物的樣子;周圍的磨玻璃成分模糊不清,而且很淡(綠色箭頭)。我覺得真不像腫瘤,而是血管周圍炎癥伴纖維增生可能性大些。
右肺另一病灶,與2021年11月幾乎沒有變化,仍偏長條狀,沒有風險,能隨訪。
右下微小磨玻璃結節仍在,中間密度略低,像小空泡征。考慮是肺泡上皮增生可能性大。按密度應該沒到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左下病灶確實沒有進展,所以應該是良性的。
我的意見:
右上主病灶是混合磨玻璃結節,邊界相對較清,但給人的感覺實性部分密度過高而磨玻璃部分密度過低,這種表現的不容易是惡性。而且對比從2021年11月的到2022年8月的,基本上沒有顯著變化。
冠狀位與矢狀位重建后是局部血管增粗伴周圍少許磨玻璃影,考慮血管周圍慢性炎可能性大些,至少目前風險不高,能再隨訪;上葉前段靠心臟邊緣處的斑片狀模糊影,考慮慢性炎伴纖維增生可能性大點;左側下葉的高密度結節是良性的;右下淡磨玻璃結節伴小空泡征的考慮是肺泡上皮增生,也許以后會發展成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但現在太小太淡,沒什么風險,如果能常規年度體格檢查復查關注,應該沒什么危險,近期沒有需要處理干預的病灶。以上意見供參考!
后續交流:
我:你的情況我覺得比較有細致分析價值,如果可行,我找個時間細致分析下。當然會隱去姓名、地域等相關敏感信息。
患:關鍵我們之前聯系了不少外科醫生和影像醫師,不少建議手術。
我:下次看我的解析。
患:然后我們目前的情況已經住院了后天手術, 但是才找到您。知道了您在肺結節方面特別厲害。現在我們有點進退兩難。
我:住院了?
患:對。昨天住院的。。。
我:那又可以叫停的。
患:然后我昨晚才知道您。
我:當然主病灶如果報伴肺泡上皮增生也是可能的。
患:住院ct 也就是前天的,做三維重建,報了個微浸潤。
我:我覺得不大像。當然病理是金標準。但我一直的理念是從風險角度來考慮決定開或不開,或者介入干預的時機選擇。
患:那您覺得我們現在怎么做合適呢?
我:我的想法是手術可暫停。半年后右上葉靶掃描下,然后再做決定。而且真手術,也是局部楔形切除就可以。不知道主管醫生是和你說怎么切的?是不是要肺段切除或肺葉切除之類的,或者又有沒有建議機器人輔助下手術。
感悟:
昨天聯系反饋說手術被我叫停了,已經辦理出院。說實話,本已經住院手術的被我從患者端叫停,心中還是忐忑的,主要是怕被責怪。但我想,我只真從患者利益角度來考慮,以我的經驗覺得還沒到必定要手術的程度,也沒有錯,我只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因為從右上主病灶前后對比以及薄層CT的細節信息來看,總感覺與惡性不太符合,有些奇怪的地方。
當然僅從影像,我也不能百分之百就說必不是惡性。但就如我一直強調的理念:當病灶不太典型,良惡性不太能十分確定時,前后對比有沒有變化至少可以來評估風險是大還是小。
就如此例從2021年11月到2022年8月,再到2023年2月份(按患方描述沒有明顯變化),基本沒有變化的情況下,至少真微浸潤也好,原位癌也罷,風險肯定是不高的,半年隨訪是不至于耽誤病情的。手術雖不大,但畢竟要全麻,要切肺,還是有一定的創傷的。如果切了報慢性炎伴肺泡上皮增生,雖是運氣好,但仍是不太劃算的。肺結節風險小時何必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呢?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