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老中醫麻瑞亭用一個方子加減使用,治療了近百種疾病 。
對于現代西醫來說,這種治療方法是無法理解和解釋的。
麻瑞亭(1903-1997),山東省安丘縣人。
15歲時,染病危篤,幸得其舅祖(清代名醫黃元御第四代傳人)李鼎臣全力救治,化險為夷。遂毅然拜李鼎臣為師,習醫8年。
1931年,麻瑞亭隨父遷居西安。1937年參加陜西省中醫師考試,名冠榜首,乃懸壺于西安市東新街,歷時10余載,迎來西安解放。
1955年在西安市中醫醫院工作,歷任中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西安市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暨內科分會主任委員等職。弟子眾多,桃李滿天下。
麻老使用的方子名曰“下氣湯”,由清代名醫黃元御總結,后來經過麻老改進,最終配方為:
茯苓9克 甘草6克 白芍12克 丹皮 9克
制首烏20克 廣橘紅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黃元御的著名學術思想:一氣周流、升降回環、如環無端。
黃元御認為先天之氣—元氣帶動脾胃之氣旋轉。脾氣與胃氣通過升降斡旋,帶動肝、心、肺、腎之氣左升右降,形成一個完整的如環無端的“一氣周流”循環的圓運動。
人體周流的這一氣,升不上去會生病,降不下來也會生病。人體各個器官發生疾病,其實都是人體這團氣郁結于該處,致使一氣周流運轉不暢而產生的。
黃元御第五代傳人麻老認為,身體內的園運動之所以轉動得不太順暢,主要原因是脾臟之氣沒有上升,而沒有上升的原因,大多是因為肝氣郁結,另外脾虛濕氣也是重要因素。肺胃氣機不降也是核心病機。
茯苓健脾祛濕,因為身體內的濕氣太重,會阻礙脾臟之氣上升,這種情形,就如同潮濕的天氣會形成霧一樣,阻礙空氣的流通和擴散。
芍藥和丹皮在一起,可以 使得郁結的肝氣不再郁結,向上升發。
杏仁和橘紅化痰降逆,促使肺 氣下降。也符合許多醫家認為的: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由痰作祟。
法半夏的作用是和胃降逆,促使胃氣下降,也可化痰。
甘草的作用也是促使脾臟之氣上升的。
方子中的八味藥各司其職,有升有降,在病人身上輕輕撥弄一下,把氣機這么一調,讓停擺的圓運動重新啟動,從而使肌體恢復正常。
中醫所說的 “治未病”,就是指當圓運動剛剛被卡住時,要及時進行調理,以避免發展成器質性病變。
而如果調理不及時,就會發很多大病、重病,比如消化道腫瘤、心肌梗死、腦梗死、肺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乳腺甲狀腺癌、婦科腫瘤、肺癌、腎功能衰竭等。
正因如此,“下氣湯”這個調理氣機、轉動圓圈的方子,才能治愈那么多疾病。
看一個麻老的驗案:32歲女性,左邊乳房下腫塊,直徑1.5厘米×1厘米,勞累和月經來潮時脹痛。有醫生診斷其為乳房纖維瘤,經過治療,卻沒有明顯好轉。就診于麻老處,麻老診斷為脾濕肝郁,肺胃之氣不降,氣滯血瘀。調理方法為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活血化瘀。
配方:云茯苓9克、建澤瀉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
老川芎9克、廣橘紅9克、炒桃仁9克、法半夏9克、
昆布15克、廣郁金9克、蒲公英15克、苦桔梗9克、
青浮萍12克、草寇仁6克
用藥后不到1個月,復診,發現乳腺瘤明顯縮小了,壓痛也減輕了。又過了1星期,痊愈了。
麻老常說:“一張藥方,恰如其分地變動一二味藥,能使原方發揮不同的治療作用。”這種情形就如同“劃一條船,只需一支槳”。
神奇的“下氣湯”充分說明了一個原理:讓人體的圓運動正常運轉起來,就能把 疾病甩出去。
疾病就像小人,你與之糾纏,就會被他拖垮,正所謂“殺敵 一千,自損八百”。如果你,一身正氣,小人就會覺得無機可乘,自然就會遠離。不要一味的去做一些過度的治療,“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守門人”。
當然治療疾病的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比如,現代西醫治療癌癥,其優勢為殺死腫瘤細胞,但對免疫力損傷大。而中醫的優勢是通過調整人體圓運動而提升正氣和免疫力,但殺死癌細胞的作用有限。
臨床上,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取長補短,可以收到非常好的療效。
所以,我們真的沒必要與疾病糾纏、抗爭,甚至一腔英勇 地去做殊死搏斗,我們只要轉動人體的圓圈,讓身體自己去治愈自己。無論什么疾病、只要這個圓圈能轉起來,自已慢慢變得強大,疾病也就會開始后退,最終被我們成功甩出去。
畢竟最終治愈我們的,不是別的,而是我們本身就擁有的修復力。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