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乳腺癌患者肚皮打針處常有硬塊?該如何緩解?這3個建議必須記住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是患友們很熟悉的一種給藥方式,大家可能會發現,有些皮下或者肌肉注射的針特別粗,看起來好可怕,那能不能換成靜脈輸液呢?也有不少姐妹們擔心注射后要怎么預防硬塊?出現硬塊了該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一、藥物決定了不同的給藥方式

    1、注射給藥是乳腺癌患者常見的給藥方式

    藥物主要的給藥方式有口服給藥、注射給藥、吸入給藥和局部用藥,我們今天提到的主要是注射給藥,注射給藥又有靜脈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三種。

    患友們常見的皮下注射藥物主要是“升白針”、“護骨針”、“肚皮針”、“抗凝針”,還有去年在國內獲批的“靶向針”,而肌肉注射的藥物有氟維司群、丙酸睪酮以及一些輔助或合并癥用藥。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2、皮下or肌肉注射,不能隨意更換

    皮下注射主要選擇手臂、腹部或者臀部的皮下進行注射,而肌肉注射主要選擇臀部肌肉,之所以應用不同的給藥方式,是藥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與藥物的代謝、吸收相關。

    靜脈注射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而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時,藥物主要經毛細血管以簡單擴散或者濾過的方式吸收[1],肌肉內的毛細血管又比皮下更豐富,因此,靜脈注射和皮下注射、肌肉注射三種給藥方式下藥物吸收的速率是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隨意更換。

    在亮丙瑞林和地舒單抗的說明書中分別提示:

    「本品只作為皮下給藥[靜脈注射可能會引起血栓形成]」[2]

    「本品僅可通過皮下途徑給藥,不能通過靜脈、肌內或皮內途徑給藥。」[3]

    所以,選擇皮下注射還是肌肉注射,需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根據具體藥物的成分來選擇。

    3、皮下/肌肉注射需要注意每次更換注射點

    除了肚皮,皮下注射還可以選擇手臂和臀部的皮下注射,并不是一定要肚皮才可以。而肌肉注射,因為臀部肌肉發達、血液豐富,所以藥品說明書常常強調在臀部肌肉注射,不能在其他部位肌肉注射。

    但長期的注射下,無論是皮下還是肌肉都可能出現硬結,這就需要患友們提前預防,每次更換注射的點,避免影響治療!

    另外,如果是患側手臂,手術清除了淋巴結,局部淋巴回流不太好,建議不要在患側手臂做治療,以免造成或者加重淋巴水腫。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二、不要等到皮下硬結阻礙了治療才開始重視!

    有患友肌肉注射了幾年的藥物后臀部起了硬結,無法繼續注射被迫換藥,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家一定要及早重視起來!

    首先,在注射的時候,要注意注射部位應每次變更,不在同一部位重復注射,注射過程中最好采用臥位注射,如果長時間取坐位注射,會感到不適、精神緊張,使注射部位肌肉處于緊張狀態,進而造成推藥困難、局部不良反應加重。

    注射后,可以進行局部按摩、熱敷的藥物,要盡早按摩、熱敷。

    如氟維司群,可以從注射第一針開始,在注射2小時后(不要剛打完就熱敷,有可能導致感染)將毛巾浸在60~70°C的熱水中,擰干后敷于患處,每3~5分鐘換1次,持續20~30分鐘,每天3~4次,再用大小魚際按順時針方向按摩 10~15分鐘[4]。

    但有一些藥物說明書中明確提到不能按摩的,比如亮丙瑞林說明書中提到「囑咐患者不得按摩注射部位」,因此,大家在按摩之前,可以查閱一下說明書,確定后再熱敷、按摩。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如果已經出現硬結,有幾種處理方式推薦給大家:

    1、中藥外敷

    中醫認為,“瘀者,固定不移”,硬結產生是因局部脈絡損傷,血氣瘀滯,蘊而化熱,瘀熱內結而成。因此,選用具有散結、化瘀功效中草藥直接敷、涂局部,從而起到針對性的消除硬結效果[5]。

    文獻中不乏類似的活血化瘀的外敷方劑,例如:

    活血散結散:川芎、紅花、三七粉、白芷、赤芍、乳香、沒藥;其中川芎、紅花活血行氣,散瘀止痛,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赤芍、白芷有解毒、鎮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乳香、沒藥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6]。

    中藥通瘀散:姜黃、丹參、五靈脂、赤芍、茯苓、昆布、延胡素。藥方中的姜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絡之功效;丹參活血散瘀、消腫;五靈脂化瘀消腫;茯苓滲濕利水、消腫;昆布軟堅散結;延胡素活血化瘀、行氣;赤芍涼血散瘀,聯合使用則可達到活血散瘀,軟堅散結,行氣消腫的功效[7]。

    相信各地的中醫院均有配置類似的活血化瘀外敷藥,建議患友們聯系當地的專業中醫進行治療,若沒有條件的患者,或許還可以嘗試用云南白藥加少許白酒調糊敷于患處[8]。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2、外敷馬鈴薯、仙人掌、蘆薈、生姜

    注射后按壓針眼處皮膚至沒有液體滲出,取新鮮備用的馬鈴薯片敷在硬結處,1 ~ 2 h 后取下,用溫水擦凈外敷處皮膚,每天2 ~ 3 次,一般選擇在注射后外敷。除了馬鈴薯,還有仙人掌、蘆薈、生姜等[9]。

    3、外敷硫酸鎂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相信大家不少見到關于外敷硫酸鎂的信息,但是之所以放到后面才提及,是因為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不乏研究人員將中藥與硫酸鎂外敷進行對比,結果均顯示中藥療效更佳。

    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硫酸鎂外敷主要利用其高滲原理使鎂離子直接作用于表淺靜脈,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使炎癥消散,因此硫酸鎂在各類靜脈炎的治療中應用更為廣泛。

    但是,注射所致皮下硬結多為脂肪增生、局部化學刺激或膠原纖維增生引起,硫酸鎂或難以起到針對性治療作用[5]。

     

    皮下/肌肉注射是很常見的給藥方式,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患友們預防或者緩解硬結,最后總結一下:

    1、不同給藥方式藥物吸收速率不同,不能隨意更換;

    2、熱敷或按摩前,要注意說明書是否提及相關禁忌,沒有禁忌的,盡早熱敷、按摩;

    3、出現硬結可以嘗試中藥、馬鈴薯、仙人掌、蘆薈、生姜外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