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擁有百萬量級的神經元和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就是腸道菌群,腸道菌群一旦失衡,可能對人體造成全身性的影響。
一、腸道菌群是腸道“保衛兵”
腸道菌群種類繁雜,數量多,按性質可分為:有益菌(共生菌群)、中性菌、有害菌(致病菌群)。
有益菌主要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在正常狀態下占腸道菌群的99%以上,具有幫助人體吸收、調節身體免疫力以及維持腸胃功能正常運作的作用,是腸道菌群的主體。
中性菌則像個兩面派,正常狀態下對身體無害,但是繁衍過少或者過度都會引發不少身體健康問題,所以要保持好平衡。
有害菌菌如其名,一旦數量過多就容易引發腹脹腹瀉、慢性代謝病等腸胃疾病。
腸道菌群作用重要,不僅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影響身體內分泌,可以幫助清除有害微生物,起到強化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
另外,科學家John Cryan還提出了“菌群—腸—腦軸”結構,認為菌群和腦部也存在聯系,腸道菌群借此生成生物活性化合物,影響腦功能。
二、健康的腸道菌群或能幫助抗癌
正是因為腸道菌群能夠強化免疫系統的功能,不少科學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為了查明腸道菌群的功能,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攜帶黑色素瘤的小鼠展開了研究,觀察免疫治療藥物是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在體內運動的。
最終,他們驚喜地發現:免疫檢查點療法(ICT)可以幫助腸道菌群能夠逃離腸道,前往淋巴結和進入身體的腫瘤部位,從而激活特定的免疫細胞,起到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
換句話說,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幫助對抗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癥,這一發現可能帶來了新的癌癥治療方法。
三、腸道菌群失調,全身上下都受傷
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會保持平衡,但若長期飲食不均衡,過多攝入高油、高鹽、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則容易導致體內雙歧桿菌、乳桿菌等有益菌的數量下降,腸球菌、腸桿菌等有害菌的數量增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健康的腸道菌群對身體的好處多多,而若腸道菌群失調,則會給身體帶來不少的麻煩。
1、腸易激綜合征
當你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時,往往伴隨著腸易激綜合征的出現,它的主要癥狀是腹脹腹痛、伴有反復的便秘和腹瀉感,出現黏液便和排便不盡的情況。
2、炎癥性腸病
炎癥性腸病多發生于回腸、直腸、結腸等與細菌接觸較多的部位,患者多存在腸道菌群失調。當侵襲性細菌在腸道內過度生長,腸道內抗原過多,便容易引起炎癥反應。
炎癥性腸病的主要病癥為腹瀉腹痛、便血發熱,發病時需要多補充電解質。
3、引發肝臟疾病
肝臟和腸道的關系密不可分,門靜脈將肝臟與腸道相連接,肝臟血液依靠門靜脈從腸道回流,如果腸道菌群失調,血液無法正常回流,會影響肝臟的正常運轉,誘發肝臟疾病。
4、多器官功能衰竭
長期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導致身體內部遭受病毒入侵,隨后引發一系列并發癥,造成身體組織廣泛損傷,導致多臟器功能不全,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5、誘發抑郁癥
一項芬蘭研究通過對6000多名受試者的基因構成和腸道微生物狀況進行分析后,發現腸道中的某些微生物特征與抑郁癥相關,其背后的傳導機制則與基因有關。
“一根直腸通大腦”,研究人員認為,當外周免疫和炎性反應被激活后,這些特定腸道細菌所產生的炎性因子會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四、“兩看一聞”,判斷自己腸道菌群健不健康
既然腸道菌群失調的后果如此嚴重,那么我們要如何判斷自己的腸道菌群是否健康呢?通過對自身排泄物進行“兩看一聞”,可以初步判斷:
1、看總量。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排便量每天的排便量在200克左右,如果排便量太少,則說明腸道菌群的總量不夠多。
2、看形狀。正常糞便的形態應該均勻、完整,且不會很硬。糞便呈成熟的香蕉形狀是最好的,說明腸道菌群平衡。
3、聞氣味。如果糞便有酸味或者沒有味道,就說明有益菌占有絕對的優勢。如果糞便很臭,就得多注意自己的腸道菌群平衡情況了。
如果發現自己的腸道菌群不算健康,那就需要注意調整改善了。一般情況下,多運動、改善飲食,合理葷素搭配,不挑食,保證充足的睡眠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態,都對我們調整腸道菌群平衡有很大的幫助。
而若腸道菌群嚴重失調,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合理使用抗生素,慢慢調整自己體內腸道菌群有益菌的占比,慢慢恢復到健康狀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