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家一個EGFR突變晚期肺腺癌臨床病例。
李某,女,46歲。無家族遺傳病史。
患者2017年11月10日出現咳嗽、咳痰伴頭暈、右手指端麻木。頭顱CT:
左頂葉見混雜密度影,右枕葉小斑片低密度影,顱內轉移瘤待排查。
胸部CT:右肺下葉內基底段近心緣旁高密度影,考慮占位病變伴阻塞性炎癥不排除,建議支氣管鏡進一步檢查。
10月14日行顱腦增強CT:
左側額葉底部、頂葉、顳葉及右側枕葉多發占位,周圍伴水腫,轉移瘤可能。
胸部全腹CT示:右肺下葉、右心緣旁占位(4.3x 2.7cm)考慮惡性可能;右側胸腔積液;右側胸膜多發結節狀突起,考慮胸膜轉移。右側髂骨翼、胸10椎體左側部類圓形低密度區,骨質破壞可能。腰5椎體左側部密度輕度增高,不除外轉移。
基因檢測:EGFR 19外顯子突變。
2017-12-5開始厄洛替尼片(150mg po qd)靶向治療。
考慮患者腦多發轉移且伴有神經癥狀,2017-12-4至2018-1-9行顱腦放療,具體方案為:先行局部轉移病灶區光子刀放療,劑量為 5Gy ×3f,3f/w,劑量約為 20Gy,后行全腦照射劑量 2Gy ×20f,5f/w。總劑量約為 60Gy。
放療及靶向治療期間,加服中藥湯劑。
2018-01-10顱腦胸部CT提示:
右肺下葉右心緣旁占位(2.0x 1.1cm)較前病變范圍明顯縮小,右側胸腔積液完全吸收;右側胸膜多發結節較前縮小;心膈角淋巴結增大,較前縮小;所見肝右葉包膜下低密度影,基本同前;
左頂葉異常結節(8.7×7.6mm),結合病史考慮腦轉移瘤。
考慮病情第一次PD。患者拒絕再次行組織活檢,外周血行基因檢測未見T790M突變。于2018-10至2019-12行替莫唑胺膠囊(300mg d1-5 q3w)口服化療,并繼續間斷服用中藥湯劑。期間患者腦轉移神經癥狀減輕,顱腦增強CT提示腦轉移瘤逐漸縮小。藥物不良反應可控,偶出現白細胞降低。
患者及家屬拒絕繼續行化療或聯合抗血管藥物治療,要求嘗試使用甲磺酸奧希替尼片(80mg po qd)靶向治療。治療期間出現輕度腹瀉,僅予中藥內服治療癥狀緩解。
2021-12-04復查結果,胸腹部CT:右肺下葉右心緣旁軟組織密度結節,形態大致同前。右側第4、5肋骨、左側第6肋骨、雙側髂骨翼斑片狀稍高密度影,大致同前,必要時骨掃描。余未見明顯異常。
顱腦MR:左側頂葉多發異常信號,考慮轉移瘤,建議MR增強掃描觀察細節。腦白質脫髓鞘改變。
病案總結:
在化療時代,肺腺癌腦轉移患者總生存期一般不超過1年。該患者經靶向、化療、中醫藥等口服藥物治療后,總生存期超過了4年,且目前仍然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實現了長期“帶瘤生存”,這在化療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如需中醫藥幫助,抗癌+防治復發轉移,點擊右側,和我們一起改變癌狀態!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抗癌有個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