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經專家葉檀女士,做節目時透露自己在確診癌癥以后,飲食習慣發生了特別顯著的改變,對自己原來都不吃的食品,現在變得特別饞,特別有胃口,特別想吃!
生病以后的她,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由于沒有兒女,就靠著年邁的母親照顧,吃東西,也變得隨便一些了,她親自向節目組介紹了自己吃東西的轉變!
比如什么炸雞、薯條、火腿等,就是她以前幾乎都不吃的她自認為不健康的東西,完全絕緣的東西,都特別的愛吃,也很想吃!
結合個人臨床三甲醫院腫瘤科一線見過的患者來看,我接觸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有類似的情況,很多癌癥患者,在經過幾個周期的化療等治療后,會覺得嘴里沒有味,很多以前覺得好吃的東西,基本都沒食欲,反而想吃點特別的食物!
比如一些平時不愛吃辣的患者,這個時候可能很想吃點辣的食物,再比如平時不愛吃咸魚臘肉的患者,可能就想吃點咸的魚肉,新鮮肉反而覺得吃起來不香不下飯!
那么,吃點這樣子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到底算不算不健康飲食呢?
個人覺得,不能這樣子去定位一個人的飲食!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歷來是倡導一個人,每天吃的東西要品種豐富,一般是要求不少于12種,種類越齊全,越多越好,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在患者化療后,嘴里沒胃口,若是吃點開胃的菜,能讓患者多吃點東西下去,可能更有利于維持一個較高的體能,進而,更有勁去抗癌!這比打營養針維持體能,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應該是不存在絕對不健康的食物,在攝入均衡,飲食有度的前提下,各種各樣的食物,適當適量的吃,都是正常的,并不會導致什么健康問題!
另外,就葉檀女士自述的她患癌以前的飲食習慣來看,她表示自己吃東西特別注意,很講究,根本不碰所謂的大眾認為不健康的東西,甚至絕緣化!
然而,這并沒有保證她就收獲了絕對的健康,仍然很不幸,比較年輕,才50歲就確診乳腺癌了!
所以說,吃東西過于講究,過于精細化,可能并不是一個好習慣!把嘴放寬點,各種雜糧粗糧都吃點,各類想吃的食物,適當的吃點,也許,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甚至長壽!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