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膽囊息肉6mm,是體檢做B超查出的,到現在已經接近5年了,一直沒有什么變化,準備1年查一次。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介紹膽囊息肉的基礎知識和手術指征,以問答的形式進行。
什么是膽囊息肉或者叫膽囊息肉樣病變?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隆起生長的病變(也叫膽囊息肉樣病變),絕大多數膽囊息肉并沒有癥狀,一般是常規體檢或因腹部出現癥狀做B超時發現。
B超下的典型形態如下圖所示:
膽囊息肉的發病率有多高?
膽囊息肉的發病率比膽囊結石低一些,大約在成年人中占5%左右,發現和年齡增長以及膽囊結石相關。
膽囊息肉有多少種類型?
膽囊息肉只是B超所見的隆起生長的病變,其實有很多種類型,大致分為兩大類型:
非腫瘤性息肉:膽固醇息肉、增生性息肉、腺肌瘤、平滑肌瘤、纖維瘤和脂肪粒。
腫瘤性息肉:腺瘤。
其中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是由于膽囊黏膜上皮內層的巨噬細胞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過度累積,會在黏膜產生手指狀突起。
下圖是膽囊息肉手術后發現各類型的比例:
很顯然,Cholesterol polyp也就是膽固醇息肉,占比超過1/3,最常見,其次為增生性息肉。臨床最關注的是膽囊息肉中的腺瘤(Adenoma),因為癌變風險高。還有一部分以為是膽囊息肉,但術后發現已經惡變成為腺癌。
膽囊息肉會癌變么?風險有多少?
絕大多數小于1cm的息肉并不會癌變,可以多年保持相同。但是,當小息肉伴有其它疾病,比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惡性的風險升高。而1cm以上的息肉發展為膽囊腺癌的可能要高的多。
有文獻報導,腺瘤在所有的膽囊息肉中的比例可能低于5%,但是≥10mm的膽囊腺瘤,有37-55%的可能性成為惡性,這就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膽囊息肉的治療方式是什么?
絕大多數膽囊息肉是良性,沒有癥狀,也不需要去除。有手術指征的患者,建議行膽囊切除術治療。
膽囊息肉的手術指征是什么?
不同的國家的推薦標準可能細節有所不同,本文采用的是歐洲ESAL指南為例,如下所示:
三種情況建議手術切除,一種情況不建議手術切除:
1、 膽囊息肉≥1cm,無論有無膽囊結石,無論有無癥狀,都建議進行膽囊切除術。(屬于中等質量的證據,強烈推薦)
2、 膽囊息肉在6-10mm之間,并且存在無癥狀的膽囊結石的時候,建議行膽囊切除術。(屬于非常低質量的證據,弱推薦)
3、 膽囊息肉無論多大,當合并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時,建議行膽囊切除術。(屬于低質量證據,弱推薦)
不建議切除的情況:膽囊息肉≤5mm時,即使合并無癥狀的膽囊結石,不建議進行膽囊切除術。(屬于中等質量證據,弱推薦)
以上就是指南關于膽囊息肉處理的最重要的部分,供讀者參考。通常來說,10mm以下的膽囊息肉,如果不合并特殊情況,就不需要手術了。6-10mm的膽囊息肉,如果有膽囊結石,需要考慮膽囊切除術,當膽囊息肉合并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時,不管息肉大小,都要考慮切除。
補充:弱推薦的意思是指南認為手術切除可能有輕度獲益,但因為不多,所以不是強力推薦。
10mm以下的膽囊息肉不手術時,推薦的復查間隔是多少?
2013年美國放射協會推薦的是膽囊息肉≤6mm,可以不復查,認為風險非常低。而7-9mm時,建議一年復查一次。
很顯然,我的膽囊息肉只有6mm,沒有膽囊結石,沒有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不需要考慮手術。按照美國放射協會建議,不復查都可以,但我不是很放心,腹部B超看膽囊又沒有輻射,所以還是準備大約1年查一次,這樣放心一些。
最后,希望大家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有所幫助,祝好。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