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CACA指南進校園工作推動會(寧夏站)在銀川成功舉辦。會上,中國抗癌協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4所高校分別簽署了CACA指南進校園合作協議,并現場贈送了CACA指南。之后,各院校將開展指南進課堂、進教材、進臨床、進圖書館、進試題庫等工作,并結合自身情況開展特色活動,旨在共同培養具備整合思維與創新理念的國之棟梁。至此,中國抗癌協會已與全國142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秘書長趙勇,寧夏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田豐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翟家駒、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馬曉飛、寧夏大學副校長李建設、寧夏師范學院副校長田富軍、北方民族大學副校長陳永奎、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銀山、各高校相關負責人及《醫師報》等媒體記者參加推動會。會議由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趙勇主持。
會議伊始,參會人員共同觀看了CACA指南進校園宣傳片。據介紹,多年來我國一直沿用參考國外指南,正因如此,針對中國人群體質、結合國內臨床經驗、納入最新腫瘤研究成果,制定中國人自己的腫瘤診治指南,對提升我國腫瘤防控水平意義重大。
樊代明院士表示,醫生的素質關系到患者的命運,而醫學生則是未來健康中國的中堅力量,這正是CACA指南進校園的初衷和核心價值所在。中國抗癌協會編寫了先進、高水平且系統化的CACA指南,構建了適用于中國人群、具備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的腫瘤指南規范體系。
將CACA指南納入醫學院校的日常教學實際上等于引入了來自全國13000多位專家和200多位院士的集體智慧,這必將積極推動醫學院校師資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就CACA指南進校園展開了討論與交流。
“CACA指南內容龐大、覆蓋面廣,具有豐富的內涵,尤其將指南的整合醫學理念引入我們醫科大學,對于老師和醫學生一定會深受啟發。”寧夏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田豐年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推廣CACA指南在寧夏的應用,不僅限于校園范圍,更要將其運用于臨床實踐,并推廣到社會中。通過指南的培訓和應用,讓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和廣大患者受益。
“在教育中,理念占比75%,技術占比25%。”樊代明院士表示,如果醫學被技術綁架,將會失去人文溫度;如果醫學被資本綁架將會失去人性關懷,因此,CACA指南推廣的核心不僅僅是引入技術,更重要的是引進“整合醫學”的理念。
“CACA指南的撰寫和推廣普及是一項對國民福祉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寧夏大學副校長李建設表示,下一步將借鑒已經將指南引入高校的優秀做法,與學校的生物學、農學、獸醫等相關學科結合起來,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醫學不是簡單的手術刀和藥片,有賴于其他學科的參與。”樊代明院士表示,CACA指南打破了醫學的邊界,與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培養更有競爭力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學習、敬佩、轉變、感謝。”寧夏師范學院副校長田富軍表達了自身的四點感受。第一,學習了CACA指南的工作方式和理念;第二,對于CACA指南精讀巡講系列活動表達敬佩;第三,深深顛覆了“外來的就是好”的理念;第四,對于中國抗癌協會全體專家為人類健康貢獻的表示感謝。
北方民族大學副校長陳永奎表示,自己所在院校具有理工科的優勢,將CACA指南引進校園將會推動醫工交叉融合創新,并有助于師生健康知識的普及。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樊代明院士表示,民族大學一定要將自身民族文化的精華挖掘出來,弘揚民族醫藥,傳承中華瑰寶。
“醫學是對病人整體健康的呵護,不能脫離人體的整體性。”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銀山表示,無論是從教學還是社會普及的角度看,CACA指南的核心思想“整合”具有重要意義,除了常規的醫療技術外,兼具身心醫學、音樂醫學等諸多學科,定會讓學生大開眼界。
“CACA指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具有原始的創新和突破性,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大項目,不僅走進了校園,更走出了國門,展示了大國形象。”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馬曉飛總結表示,作為行政部門,對于造福民眾健康的指南推廣工作責無旁貸。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翟家駒總結表示,希望大家以此次CACA指南進校園和精讀巡講為契機,加強聯系,交流本領域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將所學、所獲、所悟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共同為癌癥綜合防治的發展作出不懈努力。
此次CACA指南進校園活動,有利于寧夏高校醫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知識的更新、高水平學生的培養,助推我國醫學教育發展,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理事長樊代明院士講話
趙勇秘書長主持會議
會議現場
中國抗癌協會與寧夏醫科大學合作簽約儀式
中國抗癌協會與寧夏大學合作簽約儀式
中國抗癌協會與寧夏師范學院合作簽約儀式
中國抗癌協會與北方民族大學合作簽約儀式
與會人員合影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