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叔今年60歲,他一直有胃不太好,近期感覺胃痛時不時會發作,終于鼓足勇氣去醫院進行了胃鏡檢查。結果被確診為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
醫生建議他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但吳大叔拒絕了醫生的建議。他覺得自己愛吃的大蒜就有殺菌作用,不用在醫院花冤枉錢。回去后,他每餐飯都會生吃幾顆生大蒜,連續吃了三個多月,他身上的胃痛發作的越來越頻繁,且疼痛感越來越劇烈。
察覺不對的吳大叔再次去醫院進行了檢查,此次檢查他被確診為早期胃癌,這個結果令他難以接受,不是說吃大蒜可以殺菌嗎?自己怎么吃出了胃癌。
一、北大研究:長期吃大蒜,胃癌死亡風險降低34%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的研究人員曾進行過一項研究,評估了幽門螺旋桿菌治療、維生素補充和大蒜補充對預防胃癌的影響,該研究論文發表在BMJ上。
研究對3365名年齡在35~64歲的受試者進行了為期22年的隨訪,其中2258名受試者幽門螺桿感染為陽性,這些受試者被隨機分入了3組,分別為幽門螺桿菌治療組、維生素補充組和大蒜補充組。另外1107名幽門螺桿菌陰性的受試者也被隨機分入了3組。
在隨訪結束后,共有151名受試者確診胃癌、94例胃癌死亡,其中有79%的胃癌以及81%的胃癌死亡來自于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組。經過多變量的調整,研究人員發現幽門螺桿菌治療的受試者罹患胃癌的風險比對照組低52%、比維生素組低了36%,而大蒜補充劑組患胃癌的比例和對照組的差異并不顯著。
從胃癌死亡的角度來看,三種措施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幽門螺桿菌治療組可讓死亡風險下降38%、維生素補充組下降了52%、大蒜補充劑組下降了34%。進一步分析發現,大蒜補充劑組在12年之后,對胃癌的死亡率下降有更明顯的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攝入大蒜補充劑,降低患者胃癌發病風險的作用并不顯著,但可以顯著降低胃癌死亡風險。
二、長期吃大蒜為什么可以殺菌、抗腫瘤?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專家們曾在國際期刊《胃腸病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對全球范圍內的21項涉及54萬余名受試者的數據進行了薈萃分析。結果發現,大蒜、洋蔥等蔬菜內的有機硫化合物可對幽門螺桿菌起到抑制作用,以此來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數據顯示,每天多攝入20g蔥蒜,即可讓罹患胃癌的風險下降10%。
華西醫院上錦院區胃腸外科博士周勇表示,蔥蒜之所以可以預防胃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其內里有有機硫化合物、黃酮醇成分。當有機硫化合物達到一定濃度時,即可抑制幽門螺桿菌感染。而黃酮醇可幫助身體降解致癌物,也能起到一定防癌作用。
但周勇博士也表示,日常不建議通過吃大蒜來預防癌癥發生,只能說該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并不全面。
三、不吃藥,只吃大蒜能不能殺死幽門螺桿菌?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公建莊提醒,對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而言,不建議盲目通過吃大蒜來殺菌,這個做法是不科學的。
目前不少研究證實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可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但大蒜素≠大蒜。大蒜內含有的大蒜素成分十分有限,單純只吃大蒜不吃其他的藥物,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數量一般不會有變化。至于一些經過加工的糖蒜、臘八蒜等,內里的營養成分都會不同程度的降解、流失,自然也沒有抑菌效果。
建議日常吃大蒜將其搗成蒜泥,之后再靜置15分鐘,讓蒜氨酸可充分氧化成大蒜素后再食用。一般不建議直接吃生蒜,尤其是本身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容易導致胃腸道受到刺激,誘發胃痛。
四、吃大蒜好處多,但5類人不宜吃
公建莊醫生表示,吃大蒜可起到促進代謝、殺菌抗炎以及提高免疫等作用,但并不適合所有人,以下幾類人最好別吃大蒜。
- 眼病患者:蒜屬于辛辣食物的一種,通眼睛,對于本身有眼疾的患者,吃蒜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 重病者: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對于本身罹患疾病的人群而言,食用大蒜后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還會影響到藥效。
- 肝病患者:罹患肝病的患者,食用大蒜后容易導致肝火旺盛,導致肝臟進一步損傷。
- 氣血虛弱者:身體差、氣血虛弱的人日常建議不要吃大蒜,否則容易讓體內的“氣”耗散。
- 脾虛腹瀉者:生大蒜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本身就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群在攝入后,容易刺激胃腸道,加重腹瀉癥狀。
大蒜只是一個普通的食物,不建議一昧通過吃大蒜來起到抗癌、治病的效果,這樣做反而容易延誤疾病最佳的治療時機,造成健康威脅。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