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經過手術、放療 、化療后.末完全恢復正常生活之前.要經歷相當漫長的過渡期,通常把這個時期稱為康復期。癌癥的康復有幾大要素,如果處理得好,病情會加速恢復。
首先要心理疏導。致癌因素十分復雜,而精神心理因素在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現代醫學發現.癌癥好發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長期處于精神壓抑、焦慮、沮喪、恐懼、悲哀等情緒緊張的人身上。調查發現,2%的癌癥病人患癌前遭受過不良事件的打擊。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免疫力與其情緒狀態有關。凡是有信心戰勝疾病的人,能有效地激活機體內部的免疫力量,以促進身體早日康復;而不良情緒會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阻礙免疫細胞的成熟和抗體的產生,從而影響抗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從性格上講,癌癥愛找那些總是悶不樂,愛發脾氣,焦慮抑郁不開心的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患癌以后,心理壓力更為加大,癌癥患者對自己的疾病進程、治療結果等特別擔心 、這種心理負擔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影響胃腸道運動和消化液分泌.對治療和康復有負面影響。
第二就是在飲食上要多下點功夫,一般來說,癌癥患者的身體狀況已經不那么良好,再加上多種治療方式對身體不同程度的損傷,造成患者的腸胃功能以及消化系統都出現很多問題。患者通常會感覺沒有食欲、厭食,甚至會有惡心嘔吐的現象,所以這時患者家屬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飲食,多做一些清淡但是富有營養的食品給患者食用,只有保持充足的體力和營養,才能應對接下來一系列的抗癌治療。
第三就是要適當運動。癌癥患者如果能適量、合理運動,對提升免疫力、加強身體素質是有幫助的,對癌癥控制也有一定的好處,整體來說好處是大于弊端的。至少,以目前的研究表明,絕大部分癌癥患者可以運動。適量運動可以緩解癌癥相關性疲勞,大多數癌癥患者在治療期間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疲勞,主要是因為癌癥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有關。
此時多會建議患者休息,減少日常活動來緩解疲勞,但是如果真的長時間不運動,可誘發肌肉萎縮,會導致體力和耐力的進一步損失。相反,適當運動,可以提升身體功能,降低日常活動所需的體力,減少疲勞感。此外,還可以轉移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分散疾病帶來的痛苦,舒緩情緒,而好的心情對病情康復顯然是有利的。
第四還要定期復查。經過手術 、放化療綜合治療以后,大部分癌癥患者的病情可得到完全或部分緩解,生活質量也有所恢復,但是這不等于體內的癌細胞已全部殺死或清除,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局部復發或者病灶轉移。為早點發現問題,患者需要按照醫生囑咐定期復查。
有些人認為患上癌癥就不要治療了,避免“人財兩空”。實際上,不少癌癥患者經過治療后是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的,“人財兩空”的觀點只看到了結果,未看到治療過程中的積極意義,癌癥治療除了徹底消滅癌細胞,更多的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產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患者的治療預期要“實事求是”,早期癌癥可以追求治愈,但到了癌癥晚期,徹底治愈的可能性較小,這個時候就會更加側重于為患者減輕疼痛,讓患者帶瘤生存。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