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關于代糖阿斯巴甜(就是我們常說的0卡糖中的一種)可能致癌的消息甚囂塵上,讓無數沉迷于“肥宅快樂水”的可樂星人感到心碎。
這一切都源于6月29日外媒發布的一篇報道: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世衛組織下屬癌癥研究機構預計將于7月將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
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全球運用最廣泛的0卡糖,阿斯巴甜的命運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根據簡單統計,目前使用阿斯巴甜常見的食品飲品包括可口可樂旗下的可口可樂零度、可口可樂纖維+、雪碧纖維+、芬達零卡,百事可樂旗下的百事可樂零度、百事輕怡可樂,瑪氏旗下箭牌的部分無糖口香糖、薄荷糖等。
你能想象,當如此多的常見飲品或食物突然被宣布為致癌,曾吃過這類食物或飲品的人們會有多崩潰?
就在當地時間13日,世衛組織終于發布了報告: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FAO)正式公布了對非糖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聯合專家委員會)。
IARC引用了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IARC 2B組),并且重點說明了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為40毫克/公斤體重。
也就是說,阿斯巴甜致癌,真的實錘了!但曾食用過阿斯巴甜的朋友們也不用過多的擔心,你過去食用的阿斯巴甜真的沒有那么危險。
致癌風險等級2B級,到底是個什么概念?
首先,我們給大家聊一聊關于IARC的致癌物評級,可能對大家理解本次阿斯巴甜致癌的判定更有幫助。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是世界衛生組織下的一個專門進行癌癥相關研究的機構。它發布的致癌物分級,也一直被廣泛的用于全球的防癌抗癌工作中,相對比較權威。
以下是IARC對致癌物評級的標準認定:
其中,1類致癌物的致癌風險十分明確。煙草、酒精(乙醛)、檳榔、黃曲霉素等強致癌物都名列其中。
但2類致癌物,則頗有一些爭議,或者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更為常見:高溫油炸食品、手機WIFI信號、紅肉(牛肉、豬肉及其他紅色肉類)等,等都IARC歸類為2類致癌物。在IARC的定義中,它們是有可能的致癌物。
那么,與其恐慌擔心阿斯巴甜對自己造成患癌風險,不如先想想自己曾經吃了多少油炸食物,或是多少紅肉。
對于2類致癌物,我們的建議是:根據自己的愛好,做出取舍就夠了。例如你是個牛肉愛好者,是否愿意為了可能存在的致癌風險,而更改自己的愛好,轉向雞肉、魚肉等白肉。阿斯巴甜也同樣如此,不必因自己曾食用過的阿斯巴甜而感到過度恐慌。
畢竟不少煙民們明知煙草是一級強致癌物,同樣沉迷于“吞云吐霧”不可自拔。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關于本次世衛組織對阿斯巴甜致癌的認定,還有一個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在公布此新聞的過程中,重點說明了人體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為40毫克/公斤體重。人們可在這個每日限量內放心食用。
關于劑量與毒性的問題,需要劃重點:
由于阿斯巴甜帶來甜味需要的劑量并不高,它在無糖飲料或其他食品中的添加量也并不高。以阿斯巴甜運用最廣泛的無糖飲料為例: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減肥軟飲料,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14罐以上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相信正常人群也未必會在一日之內飲用如此多的無糖飲料,所以基于劑量的問題,我們也不必如此恐慌。
「0卡糖」并非阿斯巴甜一種,大可不必一棒子打死無糖飲料
在阿斯巴甜致癌新聞鋪天蓋地發酵的同時,我們發現很多讀者都將「0卡糖」與阿斯巴甜劃了等號。
事實上,「0卡糖」其實有很多個品種。在「0卡糖」分類中,阿斯巴甜是相對低端的品類,目前市面上很多無糖飲料已經轉而運用更高端的「羅漢果甜苷」作為替代。
目前針對這類「0卡糖」,并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它們存在致癌風險。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宣判無糖飲料的「終身監禁」,在選購無糖飲料時,可以多看看配料表,盡可能選擇「羅漢果甜苷」等品類的0卡糖,就能最大限度避開風險。
因此,對于阿斯巴甜致癌,我們大可不用如此緊張!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