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那個朝氣蓬勃的夏天,我時年21歲,剛剛自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當時就業還需要分配。也許是我的幸運,或是我和恩師張代釗教授的緣分。恰逢中日友好醫院成立之初,我便被分配到了中日友好醫院腫瘤科,與我同期加入腫瘤科的還有李佩文、董秀榮、崔慧娟、賈力群等醫師。張代釗教授是當時的首任科主任。此時的張代釗教授已經在腫瘤治療方面頗有名氣,且形成了中醫治療腫瘤獨到見解與方法。
(郝迎旭主任作為張代釗教授第二屆學術繼承人參加答辯會合影)
張代釗與同科室青年醫師合影
張代釗教授非常重視對年輕醫生的培養,張代釗認為中醫既要講傳承,中醫也應是一門開方的學科。張代釗教授常說:“你們畢業后,就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研究。我是師傅,師傅把你們引進門,未來就看你們的了。”因為恩師的這種寬廣胸懷、開放的教學方式,才造就了如今在中醫治療腫瘤方面眾多的學術帶頭人、專家及學者,而我們也與恩師結下了深深的師生情誼。
郝迎旭主任與張代釗教授、李佩文主任、賈立群主任合影
郝迎旭主任同張代釗教授及科室醫生合影
在恩師80大壽時,我曾有幸代表一眾弟子為老師祝壽致辭:
我們是您的學生,您是我們的恩師
您是大樹的根,我們就是樹枝、樹葉
您教給我們中西醫治療腫瘤理念、醫術
饋贈我們的是思想的財富。。。。。
這一席話均是我的肺腑之言。
因為張代釗教授不僅是我的授業恩師,更是我思想上的領路人!
郝迎旭主任同一眾學生共同為恩師慶祝八十華誕
提倡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腫瘤
為了更好地治療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張代釗教授開始帶領我們進一步在臨床實踐中摸索、總結,尋找腫瘤發病的內因和外因。最終形成了中醫與西醫相結合治療腫瘤的獨到方法。張代釗教授認為,癌瘤的病機本質是本虛邪盛,為虛實夾雜的全身性疾病,治療應從整體出發調節人體機能,突出中醫特色,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
早期張代釗名醫工作室
根據患者病程、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及病情輕重等將腫瘤分為早、中晚3期論治。
以肺癌患者不同階段的治療為例:
1.手術期——中藥調理恢復機體功能
術前使用中藥,張代釗依據肺癌患者不適癥狀辨證論治,以調理為主,改善患者的機體狀況,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多傷及氣血,張代釗常予補氣養血之中藥,使患者術后盡快恢復體力。
2.放療期和化療期——中醫減毒增效方
放療期:張代釗認為放療屬于“熱毒”之邪,患者多出現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癥狀,張代釗在應用中藥配合放療時多以養陰清熱、生津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為法,減輕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化療期:化療藥物損傷人體氣血,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可以減輕和改善這些副反應。如治療肺癌的靶向藥易瑞沙、特羅凱引起的皮疹,培美曲塞引起的嚴重乏力等不良反應,在中醫藥調理方面都要是病人情況分而治之。
3.中晚期——延緩病痛提高生活質量
張代釗認為中晚期肺癌的治療,主要以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張代釗對于中晚期患者常給予扶正培本、健脾益腎的治療方法,特別強調在治療當中注意保護患者的胃氣,在扶正的同時給予清熱解毒散結的藥物。
張代釗早期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著作
總之,對早、中、晚各期的治療,要隨時注意調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此即《內經》之“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張教授主張在扶助正氣的基礎上,佐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利濕等祛邪方法治療腫瘤。
例如:在扶正法中,重點調整氣血、陰陽及培補脾腎。健脾補氣藥用人參、黨參、黃芷、白術、獲苓、山藥等補血藥用當歸、熟地黃、何首烏、大棗等,滋陰藥用西洋參、沙參、天冬、麥冬、生地黃等,益腎藥用龜板、女貞子、補骨脂、苑絲子、附子、肉桂等。清熱解毒藥常用夏枯草、黃苓、黃連、蒲公英、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藥用桃仁、紅花、赤芍、糞術、三棱等,化痰利濕藥用半夏、陳皮、瓜萎、惹茂仁.夏枯。
郝迎旭主任與張代釗教授赴邀參加養生堂欄目錄制
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有些人也會提出質疑:“說中醫能減輕化療放療的副反應有什么科學依據嗎?”面對這樣的質疑,張代釗教授感覺中醫講療效,常以個案例證的方法作為參考。為了讓治療更具有說服力,帶領我們按科學與研究的辦法統計療效。與以往評估標準不同的是,我們的統計并沒有把腫瘤大小當做唯一的評價指標,而是放在反映病人的生存質量上。
因為恩師認為:人總要死的,醫學最高愿望不是為了簡單的維持生命體征,而是通過幫助人減少病痛,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特別是癌癥病人,有很多人經歷過艱難的治療過程,他們內心更希望像普通人一樣幸福的走完最后一段人生。
張代釗教授的話至今猶在耳畔,恩師的思想讓我重新審視醫學對于治病救人的深刻意義。
張代釗教授與患者合影
時光如白駒過隙,張代釗教授如今已94歲高齡,在醫療事業上已經奮戰60年的光陰。而這近40年的師徒情誼,更像父女般的家人一樣親厚。我雖擔任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科主任一職,除了帶學生,有時間還會幫助恩師打理他的工作室。也會經常登門看望老師,時刻聆聽老師的諄諄教誨,與老師交流一些典型病例。
郝迎旭主任與張代釗教授近期合影
時代在發展,中醫藥迎來了發展的利好機遇,在前輩們不斷積蓄寶貴經驗中,我們看到了中醫在治療腫瘤方面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腫瘤患者也在不斷增加,腫瘤防治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郝迎旭主任正在為患者把脈并詳細詢問病情
在日常工作中堅持繼承和發揚張代釗教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方法,同時也帶領我的學生與科室同事,本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原則,在中醫治療同時,倡導及指導患者從飲食、運動、心態調整等多方面進行調理,讓更多癌癥患者過上如普通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