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醫院是最能看透人性的地方,社會上的人情冷暖與醫院相比,可能只是小巫見大巫。
在這里,能見證比婚禮殿堂更真情的告白,能聽聞比教堂更虔誠的祈禱,也能目睹比名利場更殘酷無情的現實。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一對新婚小夫妻,還未生子,妻子便確診了乳腺癌,醫生告訴丈夫,手術是當前挽救妻子唯一的辦法,只要丈夫簽字就可以立馬安排手術。
丈夫猶豫良久后,簽了字,但不是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而是在出院單上寫下了“拒絕手術治療,要求出院,后果自負”的字樣,說白了就是放棄治療!
看到此處,筆者的內心是無奈的,為患者感到惋惜,但我也不能批判、指責什么。
癌癥臨床工作幾十年,我知道疾病,特別是癌癥這類慢性疾病意味著什么!
它不僅意味著對身體的折磨、對精神的摧殘,也意味著對錢財的巨大消耗,更意味著對愛情、親情和家庭的考驗。
筆者的患者中,也有幾位女性患者是新婚的,很幸運,她們都得到了積極有效的治療,恢復得都不錯。雖然,中途也有個別患者的對象出現過猶豫,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不負所期、未留遺憾。
2015年初,我接診一位乳腺癌患者,結婚才半年,患者身材很嬌小,但她的丈夫,1米8幾的大高個,身材很魁梧,兩人反差很大,陪同來的還有男方的母親。
就診結束,這位母親將患者支出去取藥,拉著兒子繼續咨詢患者能否生育的問題,兒子是從進門到診療結束沒有說過一句話,所以,我對這個患者及家屬印象很深。
第二次復診,小夫妻倆來的,診療結束,男方將患者支出去取藥,眼眶紅紅地,說道:“我不奢望她再生孩子,只求她能一直在我身邊,少受點苦。”
我相信這位丈夫說這句話一定是頂著很大的壓力!我安慰道:“好好治療,根據她目前的情況,康復很有希望,身體恢復好了以后也是可以要孩子的。
現在的關鍵是她要調整好心態,心理因素,有時候比生理因素更能決定患者的康復情況!”
他聽了,點點頭,說道:“放心吧,我就做一件事情,就是好好陪伴著她,逗她開心,讓她沒有負擔的治療,早點把身體調理好。”
往后的復診,都是小夫妻兩人來的,患者的眉頭逐漸舒展,每次都是眼含笑意。她的丈夫幫忙拎包、搬椅子、取藥、記錄注意事項、飲食禁忌,可謂無微不至。
患者偷偷告訴我,以前丈夫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現在家里的“買洗燒”全部他負責,雖然得了這個病是件不幸的事,但能遇到他是此生最大的幸運!
2018年末,患者的身體已然恢復,小夫妻來說想要備孕,我應允了,給他們調藥改方。大概3、4個月以后,他們就來報喜了。
看似平凡的陪伴,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并不容易,特別是對癌癥患者,陪伴的意義又增添了一層濃厚的色彩。
中西醫學的治療雖然是主要的,但家人的陪伴愛護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會影響到治療及預后的情況。
筆者在《癌癥只是慢性病》這本書里,寫過“夫妻恩愛的力量”專篇,在《從心治癌》中也寫過“恩愛家庭,癌癥療效好”,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抗癌這條路,確實很辛苦,煎熬且漫長,但有了家人愛的陪伴,患者便有了最溫暖的依靠,最堅強的后盾,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癌癥,也能夠抵擋世間所有的“不幸”!
希望所有癌癥患者都能有家人愛的陪伴,被世界溫柔以待,早日戰勝病魔!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