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68歲的王奶奶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社區有個麻將館,常常有老人在那里打麻將,而王奶奶也喜歡圍觀,常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有次,從麻將館回到家,王奶奶就感覺下肢脹痛不已,以為是久站所致,就隨便揉了下,不適過去了,也就沒在意。
然而凌晨時分,王奶奶突然感覺呼吸困難,胸口疼痛。老伴察覺異樣,立馬撥打120將其送往急診。而經過檢查,王奶奶患上了急性右肺栓塞。所幸送來及時,急診醫生立即為她做了取栓手術,王奶奶才從鬼門關被拉回來了。
醫生表示,王奶奶本就有嚴重下肢靜脈曲張問題,久站后促成下肢血栓形成。而脫落的血栓流向肺血管,也就導致了疾病發作。
一、血管科醫生:99%的血栓沒有任何征兆
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管外科的張學民醫生表示,血栓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年齡段,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可臨床上有99%的血栓,其實并沒有任何征兆。
血栓通俗點說就是血塊,它的出現會堵塞血管通道,使相關臟器血液供應受阻,并造成細胞突然死亡。
如果血栓發生在腦部血管,則可造成腦梗;發生在冠狀動脈,則可造成心梗;發生在肺部,就可造成肺栓塞。像心梗、腦梗、肺栓塞等都是與血栓相關的疾病,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而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靜脈性血栓和動脈性血栓。
- 動脈血栓:為腦梗、心梗的根源,比靜脈血栓更為常見。
- 靜脈血栓:被譽為“隱形殺手”,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二、血栓來臨,手腳可能出現4個跡象
血栓就像是隨意游走在血管內的恐怖幽靈,一旦堵塞血管,血液運輸系統就會癱瘓,而所導致的結果就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血栓發生時真的難以察覺嗎?張學民等多位醫生表示,手腳出現四個異常,很可能就是血栓信號!
1、肢體疼痛伴腫脹
身體一側肢體腫脹,按壓有痛感,要警惕下肢靜脈阻塞。此時忌按摩擠壓或亂動,同時要緊急就醫,否則脫落的血栓一旦漂入肺部,就很可能出現死亡率極高的肺栓塞。
2、下肢活動性疼痛
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即沒走幾步就感覺腿疼。這個癥狀提示下肢動脈可能出現阻塞,應當就醫確診,否則下肢動脈完全堵塞,下肢壞死就會有截肢的風險。
3、手腳發麻和腫脹
對于長期手腳腫脹發麻這一癥狀,應當懷疑是血栓流入動脈引起的。動脈形成栓塞后,部分肌肉缺血而導致局部皮膚發白,體溫下降,或摸不到背面動脈。時間一久,腿部就可能因血流不暢而變得腫脹,并伴有疼痛感。
4、腿或手臂發紅有熱感
血栓發生在下肢動脈血管,使肢體至心臟的血流減少,靜脈壓力增大,體液也會隨之滲透到其他組織,從而導致局部皮膚發紅發熱。
三、預防血栓,早餐少吃3類傳統美食
血栓堵塞血管,常常導致腦梗、心梗等危險疾病。而想要預防血栓,減少血管堵塞,那就要從日常飲食做起,特別是早上第一餐,這些最好少吃。
1、咸菜等高鹽食物
早餐白粥配咸菜很常見,但咸菜卻不可多吃。咸菜作為高鹽食物,很容易使體內水鈉潴留,升高血壓,從而加重血管堵塞情況,甚至會提高腦血栓風險。
2、雞蛋等高膽固醇食物
過量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容易造成體內膽固醇超標并沉積在血管壁,增加血管堵塞風險。雞蛋作為早餐常客,其中雞蛋黃膽固醇含量是比較高的,但也不能否認蛋黃中對人體有益的卵磷脂,因此健康人可每天吃一顆雞蛋,而高膽固醇人群則要注意減量。
3、油條等高脂食物
油條作為油炸類早餐,富含大量油脂,經常吃的話就容易升高血脂,使血液變得粘稠,同時也會加快動脈硬化的發生,最終促成血栓的出現。
延伸:血栓抽吸術發明問世,心臟支架手術要被淘汰?
近日,網絡上有視頻稱,現國外流行的是血栓抽吸術和血管消融術,心臟支架已經被淘汰了。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孫宏濤表示:血栓抽吸術并非新型技術,在國外已有多年歷史。血栓能被抽吸,但動脈硬化引起的血管狹窄,并不受血栓抽吸影響。
而視頻所說的新型血管消融術,實則是結石手術(視頻所演示的管道是泌尿系統)。臨床上冠心病治療上有類似的手術,為冠狀動脈斑塊旋磨術,該手術對嚴重鈣化斑塊無效,甚至可能造成穿孔,因而應用并不多。
心臟支架手術并沒有被淘汰,從最初的金屬支架到藥物洗脫支架,再到如今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其實它一直在進步,并且也一直是冠心病患者的最好選擇且無法被替代。
近些年血栓引起的心梗、腦梗的發病率不斷在上升,甚至年輕化趨勢越發明顯,而這與不良生活習慣有著極大關系。雖然大部分血栓毫無征兆,但也要警惕身體部位出現的異常疼痛,小心血栓來襲。同時大家要注意日常清淡飲食,少吃高油脂高膽固醇高鹽的食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