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朱正水(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實習醫生)
陳盛陽(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高文斌(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在臨床上,我們常說的“消化道腫瘤”主要是指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在內的,負責人體消化、吸收功能的那些腫瘤的總稱。由于我國傳統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特點的影響,我國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在全球范圍內一直居高不下。在這些腫瘤疾病中,部分腫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幾乎占據了全球的一半左右甚至是更高。因此說來,消化道腫瘤的預防、診斷、治療的壓力依舊很大。
導致我國消化道腫瘤高發的影響因素很多,有人甚至直言“消化道腫瘤的發生與人們的飲食、飲食習慣等因素直接相關,消化道腫瘤都是吃出來的”。2021年8月,一篇發表在國際消化系統頂級雜志《Gastroenterology(胃腸病學)》上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56.5%的結直腸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都是由于不當的飲食習慣所導致的,換句話說,這些腫瘤的發生都是與人們的飲食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的。并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由飲食所誘發的腫瘤、消化道腫瘤的數量依舊會處于上升趨勢之中。在通過分析飲食與生活方式等風險因素比較中發現,以下的幾種因素是導致消化道腫瘤高發的主要原因:
吸煙:研究表明,吸煙是我國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首要危險因素。尤其是對于罹患食管鱗狀細胞癌的患者,吸煙者發生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5倍。而且,作為誘發因素,男性的發生風險也要明顯高于女性。
紅肉和加工肉制品攝入過多:這是導致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首要因素之一,受我國人民固有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的影響,目前,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攝入量在各年齡組人群中均呈現增長的趨勢。并預計在未來的20年內,其對中國消化道腫瘤的影響會更大。
水果和蔬菜的攝入不足:水果和蔬菜攝入量的不足與消化道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比較起過去的30-40年的時間里,盡管目前我國人民的水果和蔬菜攝入量已經較前有了很大的增高,但是其攝入量依舊普遍不足。
飲酒:飲酒在我國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近些年來,傳統的白酒與舶來的其他含酒精成分飲品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酒精也成為導致消化道腫瘤的重要因素之一。飲酒和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與消化道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僅在2020年,就有約74萬例新發腫瘤可歸因于飲酒。從腫瘤類型角度分析,與酒精相關的新發腫瘤又以食管癌為最多見,約為18.97萬例。
肥胖:除了上述的四個飲食相關因素以外,肥胖或者BMI增高則是間接與飲食相關的、導致消化道腫瘤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國,尤其是50歲以下的人群,普遍缺乏運動和鍛煉,體育運動和鍛煉的缺乏也是導致我國人群肥胖或者BMI增高的主要原因。
既然消化道腫瘤的發生與人們的飲食、飲食習慣等因素直接相關,我們甚至可以說,消化道腫瘤都是吃出來的。那么,吃出來的消化道腫瘤是否還能再吃回去呢?
在消化道腫瘤中,除去遺傳等內在因素以外,消化道腫瘤的發生多數情況下與飲食直接相關,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減少腫瘤的發生也成為了一個較為實際的途徑。目前,在國際上比較推薦的則是“地中海飲食”。對于這些依照國外飲食模式、結構、習慣的飲食推薦標準與目前國人的飲食習慣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推薦適合國人的飲食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包括腫瘤性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防控。同時,也包括了一些內科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診療。其主要的特點包括:提倡飲食中增加粗糧、豆類,減少精米、精面的比例,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等發生。推薦使用植物油,采用低溫烹飪。增加魚肉、雞肉、鴨肉等白肉的攝入,減少紅肉攝入,逐步改變我國人民以吃紅肉為主的飲食習慣,推薦豆制品食入量。蔬菜多多益善,而且保證適量水果,同時建議盡可能選用應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推薦適量堅果、奶類,但是,最好不要選擇超加工的堅果。強烈推薦蒸、煮、涮的烹飪方式,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超過25克,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對于上述諸多的致病因素和預防手段,其實說起來容易、簡單,真正做起來還真的需要一些堅持、自律和習慣的逐漸養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