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得癌了,躺在病床上,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嘴角一抽一抽的,極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老王老婆也在床邊抽泣著,至今不敢相信這一切,小聲說道:“為什么呀,老王不抽煙不喝酒愛運動,為什么還是被找上門了?!”重復的話語在房間里不斷打轉,久久散不去。
對啊,為什么呢?有的人不抽煙不喝酒,愛運動卻還是沒逃過癌癥,而有的人煙酒不忌,夜夜笙歌卻還是活到了99,難道真的是運氣不好才會得癌嗎?天天運動也不能防癌?
一、癌癥“運氣說”靠譜嗎?
2017年3月,美國權威雜志《科學》上刊登的一篇論文引起熱議,研究表明2/3(66%)的癌癥突變源于DNA不可避免的隨機復制錯誤,29%源于環境因素,5%則是由于遺傳原因。這一看,癌癥似乎真的是運氣差導致的,預防癌癥并沒有必要。
然而,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副主任蘇丹告卻表示,癌癥是由多種發病因素結合導致的,非單一因素決定,即便有隨機復制錯誤,也不等于不需要采取任何防癌措施。
實際上,研究發現致癌風險與干細胞分裂的次數和頻率之間存在0.65的正相關性,這與2/3的癌癥患者由于干細胞分裂次數過多而發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隨機發生的細胞突變無法預測會在何時發生,但這種運氣因素在不同個體之間是相對平等的。雖然每個人體內干細胞分裂出錯的概率基本相同,但將出錯的干細胞“拉回正軌”的能力卻不一樣。
人體細胞具有修復DNA的能力,可以將出錯的干細胞恢復到正常狀態,使其能夠履行原本的功能。即使突變的細胞無法自行修復,人體免疫系統也可以應對這些異常細胞,因此,經常鍛煉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降低癌癥風險非常重要。
二、為什么天天運動也會得癌?
馬華,是我國最早的大眾健身操教練員之一,她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全民健身中,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然而,命運卻無情地捉弄了她。
2001年,馬華因為一場“小感冒”而到醫院檢查,結果卻意外發現自己患有白血病,而與癌癥抗爭不到一年,馬華就因治療無效離世了,年僅41歲。
都說運動抗癌,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像馬華一樣熱愛運動、堅持運動的人,也被查出癌癥呢?運動到底能不能抗癌?問題的答案,還要從專業研究結果上找。
2022年2月,《國際癌癥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堅持越久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體內就會釋放越多的抗癌分子,幫助促進DNA修復,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該研究招募了16名年齡介于50到80歲之間的男性志愿者,他們都具有一些腸癌生活方式風險因素,例如超重或肥胖。
在研究的初始階段,這些志愿者提供了一次血液樣本。隨后,他們進行了一次中等強度的室內自行車運動,運動時間為30分鐘。運動結束后,研究人員采集了第二份血液樣本。
而通過對兩份血液樣本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運動后的血液中IL-6(白細胞介素-6)水平明顯上升。隨后,他們將經過處理的血液樣本添加到實驗室培養的腸癌細胞中。與靜息期樣本相比,運動后的樣本可以顯著減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這一效應肉眼可見。
基于上述發現,研究人員認為,運動的抗癌作用是真實存在的。
既然運動能夠抗癌,那為何運動員也會患癌?其實,這是因為癌癥的發病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過程,不僅受到運動因素的影響,還作用于其他生活方式、遺傳、環境、年齡和其他生物學因素的影響。運動可以降低癌癥風險,但它并不能完全消除風險。
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李治中曾表示,癌癥的發生風險就像買彩票一樣,具有隨機性和概率性,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避免致癌因素,相當于是減少購買彩票的次數,從而也就降低了“中獎”的可能性。
三、哪五種人更容易得癌癥?
1.中老年人??
2019年美國癌癥治療和生存率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患者及每年因癌癥死亡人數中約2/3為老年人。而我國最新癌癥報告也顯示,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修復和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弱,從而使機體更容易受到致癌因子的損害。加上癌癥是一個累積性疾病,多年來暴露于致癌因子的機會增加,也會提高癌癥的發病概率。
2.有不良“嗜好”的人
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不健康的飲食和缺乏鍛煉,是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目前,吸煙與肺癌的關聯、酗酒與口腔、食道、肝臟等癌癥的關系,以及不健康飲食與腸癌的關聯等都已經得到廣泛的研究證實。
3.生活或工作在癌癥高發區的人
生活或工作在癌癥高發區,如受到空氣或水污染的地區,可能會增加接觸致癌物質的風險。這些物質包括有害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或其他環境致癌因子,長期接觸可能增加癌癥的風險。
4.有癌癥家族史的人
遺傳因素在癌癥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癌癥病史,個體患癌癥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這可能是由于遺傳突變或家庭中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5.“運氣不好”的人
盡管生活方式、環境和遺傳等因素可以影響癌癥風險,但癌癥的發病也包含了一定的隨機性成分。即使一個人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沒有明顯的遺傳因素,仍然可能“倒霉”地患上癌癥。
需要注意的是,這五種情況并不是絕對的,每個人的癌癥風險因素可能會因個體差異而異。但不管怎么說,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避免致癌因素以及了解自己的家族史都是降低癌癥風險的重要措施。
四、臨床實踐,總結四條“防癌經”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臨床腫瘤專家孫燕院士曾明確表示,與其等癌癥發展到中晚期階段才治療,不如從日常中的點點滴滴開始預防。
1.遠離致癌物
避免接觸潛在的致癌物質,如二手煙、空氣污染和有害化學物質,以減少癌癥風險。戒煙、保持清潔的室內空氣、遵守工作場所的安全操作規程,以及選擇食品和飲用水的質量都是重要的措施,有助于減少接觸機會,保護健康。
2.每年體檢
癌癥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癥狀,延遲診斷可能導致疾病惡化。而定期體檢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的癌癥或癌前病變,提供更早的治療機會。
如年齡5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建議每5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結直腸內窺鏡檢查),或者每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試驗,可以幫助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或癌前病變,以便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3.控制住癌前病變,提早治療
癌前病變是癌癥發展的早期階段,如腸黏膜腺瘤、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肝硬化等,若不加以控制和治療,可能會演變成癌癥,因此需要及時干預。
建議若已診斷出癌前病變,務必按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在康復控制階段,也要定期進行復查,避免情況惡化。
4.保持身心健康,學會享受生活
長期的精神壓力、焦慮和抑郁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因此,要學會應對壓力,尋求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保持積極心態。此外,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度的體育鍛煉,都有助于幫助我們穩定體內激素的水平,提高免疫力,對防癌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癌癥是可防可控的,重要的是提高防范意識,掌握防癌方法,并持之以恒。
參考資料:
[1]《得癌癥是因為運氣差?醫生:得不得癌癥,運氣說的不算……》.浙江省腫瘤醫院.2022-01-06
[2]《最新研究證實:運動真的能抗癌!》.科普中國.2022-04-30
[3]《“我剛退休,遇上癌癥!”丨老年人為何更容易患癌?哪些癌癥高發?怎么預防和面對?》.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22-09-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