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今年72歲,身子板兒還算硬朗,平常在農村種點地,日子過得也很舒心。半年前,他出現了便不盡、大便不成形等癥狀,起初以為是吃壞肚子了沒放在心上。可過了一個多月都不見好轉,只好在孩子們的陪同下到了醫院檢查。
腸鏡檢查發現王大伯腸道里竟然有大大小小的十幾個息肉,大的息肉更是有癌變風險,需要及時進行手術,不然可能會發展為腸癌。
醫生根據王大伯的情況制定了手術方案,并給他進行了無痛腸鏡治療,將王大伯腸道內的息肉全部切除,而且屬于微創手術,出血量也很少,王大伯的生活也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一、超80%的腸癌由息肉惡變而來,別忽視
腸息肉其實就是長在腸道里的“肉疙瘩”,是直腸、結腸黏膜表面的一種隆起病變。腸息肉主要可以分為炎癥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兩種,炎癥性息肉會在炎癥消失后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是不會自行消失的。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醫師趙克指出,從腸息肉發展到腸癌會經歷四步: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腸癌,這個過程會持續1—2年,甚至十幾年,由于在前幾個階段沒有癥狀,因此患者要依靠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來發現。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魯原介紹道,80%左右的腸癌都是由息肉惡變而成的,因此預防腸癌要從預防息肉做起,通過腸鏡就可以篩查息肉,并及時處理。
一般來說,直徑超過2厘米、表面有出血潰瘍、黏膜下扁平的息肉,癌變的可能性更高。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表示腸道息肉就像“定時炸彈”最好盡早拆除,直徑超1厘米的直接切除,小于1厘米的可進行活檢再處理,對于活檢證實是腺瘤的需要排除其他贅生性病變可能。
二、身體出現這幾種異常,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腸癌患者可能會出現便便形狀改變或排便習慣的異常,不過很多人未引起重視,也不放在心上。出現異常癥狀拖著不去檢查,時間長了就可能發展成為腸癌。河北省老年病醫院普外肛腸科閆志學表示,我國40歲以上中老年人腸癌高發,如果有下面這幾種癥狀,要警惕腸癌來襲!
1、腹痛
腫瘤引起腸道梗阻之后,患者會有腹痛、腹脹等癥狀出現,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腹痛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
2、排便次數增加
一般正常排便次數應該是一天一到兩次,但腸道出現腫瘤后,會刺激腸道黏膜,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便不盡等癥狀。如果患者大便頻繁,或者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等,最好盡快腸鏡檢查。
3、肛門疼痛
肛門附近出現腫瘤,就可能會導致肛門墜脹、肛門疼痛等。
4、便血次數增多
癌變引發消化道出血,或者大便與腫瘤摩擦出血,都可能會導致便血現象,不過腫瘤所致的便血要與痔瘡區分開,黏性血便、大便帶血等癥狀要警惕腸癌。
5、頻繁放屁
好端端的放屁次數增多,并且屁味難聞刺鼻,要警惕腸道腫瘤引發直腸阻塞所致。
三、想要遠離腸癌,早查早治很重要
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田靖指出,早期的息肉、腺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便已經發展為腸癌,早期的五年生存率也可達90%以上。但我國有85%的患者確診時已到了晚期,五年生存率只有14%。
預防結腸癌,應該重視結腸癌的篩查,初篩后呈陽性的患者,可結合腸鏡檢查進行精篩,據統計腸鏡篩查能降低52%-78%的腸癌發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劉正表示,腸鏡能取到病理組織,是腸道疾病診斷的金標準,而且腸鏡的時間一般只有15-20分鐘。
腸癌高危人群預防腸癌可通過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來進行,普通人群可通過少吃燒烤、腌制食物、紅肉、加工肉等,多吃新鮮蔬果等來飲食控制,遠離癌癥誘因。
腸癌早發現早治療預后效果更好,由于80%左右的腸癌都是息肉惡變來的,因此對于息肉也要引起重視,可通過定期腸鏡篩查來診斷。一旦發現最好遵醫囑及時切除,平常還要做好腸癌的預防。
參考資料:
[1]《95%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轉變而來…腸息肉該怎么辦?》.邵逸夫醫院.2021-08-26
[2]《肝癌是“省”出來的,腸癌是“拖”出來的,胃癌、乳腺癌是……吃飯、睡前4習慣都是在“養癌”,不懂規矩吃大虧》.家庭醫生.2022-11-07
[3]《嚇人!超九成腸癌竟源于它!如何預防?少吃這種肉…》.科普中國.2021-03-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