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說起祛濕,大家想到的可能是三伏天,但其實,早秋才是祛濕的黃金時期。此時,毛孔還沒有閉合,雖暑熱消退,但寒流遠未到來,此時除濕事半功倍。
痰濕凝滯亦是腫瘤發病中的一個重要病理變化。因此,化痰散結,祛濕解毒成為治療腫瘤的大法之一。化痰除濕不僅可以減輕癥狀,而且可使有些腫瘤得以控制。
去除癌癥患者體內的“痰濕”,對于恢復機體正氣,調節臟腑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癌癥患者如何除“濕”呢?
我們先看一個臨床案例,這個患者61歲,淋巴瘤患者,做了手術和化療,癥狀:胸脅部脹滿,頭部發脹、沉重感,二便調,舌暗苔薄白,脈濡。
辨證:肝脾腎虛,痰濕內阻。
治法:補益肝腎,健脾化痰。
李忠教授辨治要點:患者久病臟腑氣血虧損亦甚,治療上以調養臟腑,補益氣血為要,加以化痰除濕。
該患者堅持服用中藥近三年,定期復查相關化驗檢查指標,未見轉移復發征象,生活質量較高。
通過上述案例,大家就能理解為什么在臨床中,合理使用化痰除濕法,能提高腫瘤論治效果。
當然,化痰除濕法并非單獨應用,往往結合病情,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配以其他治療方法。
化痰+理氣,用于氣郁痰凝者;
化痰+清熱,用于痰火互結或熱灼痰結者;
化痰+健脾,用于脾虛痰凝者;
化痰+活血,用于血瘀痰結者等。
濕邪還有哪些危害呢?
除了惡性腫瘤,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也都跟濕邪、痰濕有關。濕邪的具體的危害如下:
1、頭重頭暈頭痛,寒濕阻滯水谷精微上輸頭部。
2、聽力下降甚至耳聾,濕邪上困頭面部,上擾耳竅。
3、眼睛看不清或者脹痛似脫。出清陽不升目失濡養。
4、咽喉不適。濕邪上困咽喉,濕邪化熱,煉濕成痰。
5、肢體骨頭關節疼痛、麻木不仁、肢體沉重等癥狀。
6、臟腑:心慌心悸,甚至神智昏蒙。 胸中憋悶不暢,肺氣不利而生咳嗽(不單秋季)。大便質黏膩不易下,擦拭不易凈,或泄瀉,胃脘脹滿、飲食不化或饑不欲食、渴不欲飲等癥。
7、其他全身癥狀。如水腫、痙癥、郁郁寡歡影響情志。
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濕”有個更全面的認識,尤其是腫瘤患者,更應注意跟隨季節變化,防癌養生!
換季之際,建議腫瘤患者及時復診,辨證調方,平安度過“多事之秋”!
如需我的中醫藥幫助,可以留言咨詢,我會在出診之余及時回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