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門診結束,張女士匆匆忙忙走進診室,剛進門就略帶哭聲說道:醫生,快看看我這是怎么了?我皮膚癢了一年多了,最近越來越癢,晚上都睡不好。上午在小醫院檢查完說是肝病,讓我趕緊轉來這看看,還說可能要住院,我還有救嗎?”
醫生詢問下發現張女士近年來還經常感到疲憊,于是安排做了血常規和生化檢查,發現指標異常,進一步檢查后,確診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一種自身免疫性肝病。皮膚癢怎么會和肝臟聯系上呢?跟著小艾一探究竟。
一、這兩處發癢提高警惕
癢是極其常見的身體反應,絕大多數情況下,撓一撓,抓一抓,就可以有效緩解。但是你知道嗎?有些癢,可能與肝臟病變有關,需要及時察覺,并針對性檢查和治療。
1.皮膚瘙癢
肝臟受損后,膽管可能會受阻,導致膽汁回流到血液中并在皮膚下積聚,從而引發瘙癢感。這種瘙癢可能在全身范圍內出現,也可能局部出現在手掌和足底等區域。通常情況下,瘙癢在夜間和早晨會加重,而在女性的經前期也可能出現癥狀的加重。
如果出現長期反復的皮膚瘙癢,而且沒有明顯的外部刺激因素,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肝功能的檢查。
2.眼睛發癢
俗話說:“肝開竅于目”,意思是肝臟與眼睛有著密切的關聯。當肝臟的血液供應不足時,可能引發眼睛干澀、發癢、眼睛腫脹、視力模糊等癥狀。
如果眼睛經常出現嚴重瘙癢、酸澀、對光線敏感等情況,或是在強烈光線下,眼睛需要較長時間來適應,甚至有時會流淚,都需要引起注意,考慮是肝臟出現問題的跡象,應及時就醫。
二、肝病的常見癥狀
除了特殊部位發癢,肝臟出問題時,也可能發出以下身體信號,需要我們重視。
1.臉色暗黃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三科主任醫師李國軍提醒,肝臟不健康的人可能會出現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臨床上通常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和其他組織呈現黃色。
2.鼻頭、手掌變紅
部分毛細血管擴張可能導致鼻頭部分變紅。雖然"紅鼻子"不一定是肝臟受損的唯一原因,但在肝功能下降和荷爾蒙紊亂的情況下,一些女性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而“肝掌”主要表現為手掌兩側的大、小魚際以及指尖掌面有粉紅色的斑點和斑塊,且在加壓后,這些區域可能變得蒼白,松開壓力后又恢復紅色,掌心的顏色正常,可能會看到大量擴張的點片狀小動脈。
3.身體水腫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郭朋表示,當肝細胞長期受損時,常見的結果是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在這種情況下,肝臟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靜脈壓力增加,這可能導致體液在腹部和腿部積聚,進而出現液體潴留和水腫的癥狀。
4.出現蜘蛛痣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施軍平表示,肝臟受損時,一些人可能在皮膚表面出現蜘蛛痣。這些痣通常可以通過手指按壓來臨時使皮膚恢復正常,但一旦手指松開,蜘蛛痣又會重新出現。
5.面部發黑
國家級老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醫主任醫師李曰慶提醒,肝臟疾病可能減弱其功能,影響肝臟內色素的代謝,導致體內黑色素的含量升高。這可能會導致患者皮膚上有更多黑色素沉淀,特別是在面部皮膚較薄的地方,這種色素沉淀的癥狀可能更加明顯。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外貌特征可能是肝臟問題的跡象,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果注意到自己出現這些癥狀,特別是伴隨其他肝臟問題的癥狀時,應及時咨詢醫生,進行專業評估和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適當的治療。
三、養肝護肝小妙招
肝臟是身體內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擔著多項生理功能,包括代謝、解毒、蛋白質合成、儲備能量等。因此,保持肝臟的健康至關重要。以下5個“小妙招”,建議收藏并分享給家人。
1.飲食:補腎養肝
選擇一些補腎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枸杞,以滋養肝臟,有助于維持健康。
2.情志:疏肝理氣
保持心情舒暢,注重情志調達。培養興趣愛好,進行娛樂活動,如聽音樂、畫畫、下棋、寫書法、外出踏青等,可以有助于疏肝理氣,促進情緒平衡。
3.運動:升發陽氣
適當增加戶外運動,特別是晨起運動,有助于鼓舞人體陽氣升發,促進氣血通暢。
4.閉目轉睛:養血柔肝
減少過度用眼,特別是在現代電子產品廣泛應用的情況下,需要注意保護眼睛,以防止損傷氣血。
5.梳頭:開竅寧神
梳頭有助于刺激頭部穴位,如百會、四神聰、太陽、玉枕等,可以開竅寧神,幫助維持肝臟健康。最佳的梳頭時間是晨起后或睡前。
四、治肝三方
除了上述生活妙招,小艾還整理了“治肝三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配伍,但需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擇,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參考資料:
[1]《身體這2處發癢的人,肝都不太好!想要養肝護肝,記住6句話就夠了》.健康貴州.2023-06-03
[2]《原來肝臟不好真的會變丑!6個傷肝行為少做》.健康時報.2023-06-15
[3]《“肝臟不好,未老先倒”,這些中醫力薦的養肝妙招,用起來!》.云南中醫.2023-08-27
[4]《肝體陰而用陽,中醫治肝之“六法三方”》.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2021-01-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