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舉辦的2023世界肺癌大會(WCLC)已順利閉幕。今年的WCLC大會中,我國的多項研究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了中國強音。其中,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洪少東教授團隊的李岸霖博士在口頭報告專場,匯報了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免疫治療新生物標志物——STK11表型的相關探索,研究同期發表于IASLC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醫脈通將研究主要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STK11突變在NSCLC中約占10%,最初被認為與免疫治療耐藥性和“冷腫瘤”相關。但后續的研究未能肯定這一結論,不同研究間的結果存在矛盾,因此STK11基因與免疫治療療效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現行的NSCLC診療指南未就STK11突變型NSCLC給出明確的治療建議,免疫治療仍是該類患者的首選治療策略。
研究者假設,STK11基因的突變狀態可能并非NSCLC免疫治療療效的最佳分層因素,因此開發了一種基于轉錄組學,整合高度致病性STK11突變信息及編碼蛋白LKB1信息的STK11表型分類器,并在ORIENT-11(信迪利單抗+化療 vs. 化療)、OAK(阿替利珠單抗 vs. 化療)和POPLAR(阿替利珠單抗 vs. 化療)三項獨立隨機對照試驗中探索了STK11表型對免疫治療療效的影響及其潛在的免疫調節機制。
研究者發現,組織中STK11的突變與否并未影響免疫治療結局。研究者將STK11表型分為正常型(STK11-prof)和缺陷型(STK11-def),其中STK11-prof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后,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均存在獲益。而STK11-def患者的免疫治療療效顯著降低,甚至相較于化療更差,無論是OS(OAK:HR=0.97,95%CI 0.69-1.35;POPLAR:HR=1.61,95%CI 0.88-2.97;ORIENT-11:HR=1.07,95%CI 0.50-2.29)還是PFS(OAK:HR=1.70,95%CI 1.26-2.32;POPLAR:HR=1.79,95%CI 0.98-3.27;ORIENT-11:HR=0.65,95%CI 0.33-1.28),如表1所示。
表1 STK11表型與患者的生存獲益
如圖1所示,進一步分析發現,STK11野生型/def腫瘤接受免疫治療的生存獲益顯著劣于STK11突變型/prof腫瘤,因此研究者認為,決定免疫治療療效的是STK11的表型而非突變狀態,未來針對STK11進行的臨床試驗或可考慮根據患者表型進行分層。
圖1 STK11表型及突變狀態與免疫治療的療效
此外,如圖2所示,研究者發現,STK11-def表型對免疫治療療效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與患者的RAS/KEAP1表達狀態無關,提示STK11的生物標志物意義獨立于患者的RAS/KEAP1狀態。
圖2 STK11表型及RAS突變狀態與免疫治療的療效
既往研究提示,STK11突變與cGAS/STING/IFN1信號通路抑制相關,而研究人員發現,抑制該信號通路活性的是STK11-def表型而非STK11突變狀態,如圖3所示。
圖3 STK11表型與cGAS/STING/IFN1信號通路抑制
既往多項研究專注于提高CD8+T細胞浸潤水平以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研究者發現,盡管較高的CD8+T細胞浸潤水平改善了STK11-prof患者的OS(圖4上),但對于STK11-def患者,CD8+T細胞浸潤水平與患者的生存獲益呈負相關(圖4下)。這提示STK11-def型肺癌中的免疫逃逸機制可能與STK11-prof型并不相同,未來可能需要PD-(L)1抑制劑以外的更多免疫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圖4 STK11表型與CD8+T細胞浸潤狀態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次提出了一種基于STK11表型的分層方法。相較于STK11基因突變狀態,STK11表型可以更準確地反映NSCLC患者的免疫治療療效和免疫抑制情況。該研究的發現將為未來的臨床試驗設計提供幫助,并推動基礎和轉化研究中新型免疫治療靶點的相關探索。
參考文獻
A. Li, et al. STK11/LKB1 Deficient Phenotype Rather Than Mutation Diminishe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in NSCLC: Results From Three Randomized Trials. WCLC 2023 OA09.03
撰寫:Babel
審校:Faline
排版:Babel
執行:Babel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