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很多人都說腸癌是“幸運癌”、“笨癌”,就意味著得了就一定能治愈嗎?
教授,只要我生活習慣一直保持得很好,是不是就不會得腸癌呢?
臨床上,相較于胰腺癌、肺癌、肝癌這類“一經診斷,就是晚期”的兇險癌癥,被戲稱為“笨癌”、“幸運癌”的結直腸癌則較為另類,因為就篩查、治療和預后而言,結直腸癌患者的康復率可以說是相當可觀的。
因此,難免會有患者抱有僥幸心理。那么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所謂“幸運”,是真是假?
幸運之一:早篩查、早治療
結直腸癌在早期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然而,一些患者可能在早期階段出現輕微或非特異性的癥狀,這些癥狀可能包括:
01
腹痛或腹部不適
早期的結直腸癌可能引起輕度的腹部不適或腹痛,通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胃腸道問題;
02
排便習慣改變
早期結直腸癌可能導致便秘、腹瀉或排便習慣的變化,但這些癥狀也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
03
便血
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期出現便血,這是結直腸癌的比較明顯的癥狀之一。便血可能是鮮血或便便表面有血絲;
04
腸道不適
有些患者可能感到腸道內有不適感,但這種癥狀通常不明顯或不持續。
通過定期篩查的方法,如腸鏡或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在早期階段發現它,從而使治療更容易且成功率更高。
幸運之二:發展慢、周期長
結直腸癌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發展較慢且周期較長的癌癥類型。其發展過程通常經歷以下階段:
1
結直腸息肉:通常是良性的
2
異常增生:異常細胞增生,癌癥發展的早期階段
3
癌前病變:細胞發生癌變,但尚未完全成為癌癥
4
惡性腫瘤: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即結直腸癌
從結直腸內的異常細胞發展到惡性腫瘤的過程較為緩慢,這一特點也為早期篩查和檢測提供了機會。因此,及早進行篩查和檢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極大提高結直腸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幸運之三:手術“小”,痛感輕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通常以化療、放療以及局部切除手術為主,一般不需要大范圍創傷性治療。
另外,結直腸癌的早期分期,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或疼痛較輕微。這也是令不少患者難以察覺的原因。
對于腸癌高危人群或早期腸癌患者,防治腸癌重在調控飲食,改善代謝,控制體重,加強活動,并養成每天進食果蔬方的習慣(特別是對有腸道息肉者),借膳食粗纖維等以增強腸道黏膜修復能力,內源性地消解息肉生長環境,可以較好地防范多年后反復的息肉等,同時爭取每天有排便,常用多種益生菌,以改善腸道菌群等。
大家不難發現,結直腸癌所謂的“幸運”,都是在“早期”這個大前提之下。那么,晚期結直腸癌,又如何呢?
不幸之一:易轉移、預后差
晚期結直腸癌(通常是指階段III和IV)相對于早期的結直腸癌確實具有更高的轉移和復發風險。
原因在于晚期的結直腸癌通常涉及淋巴結的擴散,或擴散至更遠處的器官,如肝臟、肺部或其他部位,甚至更進一步擴散,限制患者治療選擇的同時,還會造成患者預后極差、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等后果,影響生存率。
中醫藥可以通過調整患者體內的氣血和陰陽平衡,增強身體免疫系統功能。另外,針對結直腸癌患者出現的食欲不振、消化問題等,中醫藥可以起到輔助治療、改善身體內環境的作用,以確保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
不幸之二:治療繁瑣、周期長
結直腸癌的治療通常涉及多種治療方案及長期的醫療監護。包括外科醫生、腫瘤學家、胃腸道專家、營養師、心理醫生、中醫師等協同工作,以制定和執行全面的治療計劃。
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中醫藥輔助治療等多種方法。患者需要接受一個或多個治療方法連續或交替進行。
治療周期的長短取決于癌癥的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治療效果。一些治療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其間,許多治療還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貧血、身體酸痛、免疫抑制等。
對于這些副作用,可以考慮通過中藥調整,如中藥外敷緩解疼痛,內服調理胃腸功能,減輕化療及靶向藥的毒副反應。
患者還需定期的醫療隨訪和監測,以便評估治療效果、檢測復發或轉移,并整體觀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盡管結直腸癌的治療非常復雜,但是我們只要有信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就一定能戰勝它,撥開云霧見光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