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腫瘤科潘文俊#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腫瘤防治科普##秋日中的健康知識##城市觀察員#
蛋白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也是機體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重要組織成分。對于腫瘤患者來說,由于腫瘤消耗、組織損傷和治療性損害等因素的影響,蛋白質的需求量就更多,機體需要攝入的蛋白質也更多。但是,這事還真的不象我們大家想象的那樣,腫瘤患者補充蛋白質真的不是越多越好。
在我們的機體內部,蛋白質可是有名的大人物,或者說是居于舉足輕重的位置。除了他是人體的主要組成成分以外,他還參與了機體的諸多生理活動,維持細胞的生長、更新和修復的過程,同時蛋白質還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免疫球蛋白、免疫細胞、免疫組織器官也是由他來組成和完成功能的。我們甚至可以說,正常的生活中離不開蛋白質。
蛋白質的結構復雜、功能多樣,作為機體代謝較為活躍的成分之一,蛋白質的更新也是隨時進行著的。正常情況下,成人體內的蛋白質處于不斷分解和合成的動態平衡狀態之中,約3%的蛋白質每天都會有自我更新。適當的進行蛋白質補充也是蛋白質合成、更新的主要內容。
在腫瘤患者體內,尤其是在治療期間,蛋白質的周轉率和代謝會相對更高一些。這主要是抗腫瘤治療的各種診療措施和藥物對機體的損害也是直接的,如此則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成分促進細胞、組織的損傷修復。充足的蛋白質既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和修復的前提,也是患者實施抗腫瘤診療的保障。蛋白質供給的不足,就會出現蛋白質營養不良。
蛋白質在補充的過程中,除了要求一定的數量,還有質量上的要求。蛋白質補充的數量具有著限定性,攝入過多的時候,超過身體代謝的上限,就會造成肝腎功能的損傷。蛋白質每天攝入的數量,在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補充0.8-1.0克,對于體重為60公斤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48-60克蛋白質,換算成雞蛋就是8個,或者瘦肉6兩。當然,在日常飲食中我們不可能只補充單一的食物,食物的補充還是豐富、多樣、匹配的比較適合一些。
在腫瘤患者中,每天每公斤體重則至少需要補充1.2克蛋白質,最好是1.5-2.0克。同樣按照體重為60公斤的腫瘤患者來說。BMI、肝腎功能正常時候,建議每天攝入90克蛋白質。對于已經屬于消瘦、肌肉萎縮的人群,每天的攝入量就應該為120克,即每公斤2克蛋白質。與之相對,對于肝腎功能異常、伴有肝硬化、慢性腎功能不全時,蛋白質的攝入量就需要適當的減少。畢竟過多的補充蛋白質易于造成肝臟和腎臟損害。
在對腫瘤患者實施蛋白質補充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人體中有9種氨基酸是不能依賴機體合成的,只能通過食物途徑獲得氨基酸、蛋白質的補充。這樣的一個指標,也是我們判斷一種食物中的蛋白質是否屬于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依據,或者說主要看食物中所含氨基酸是否完整、豐富。在我們的食譜中,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主要包括雞蛋、牛奶、畜禽肉、水產品、大豆及其制品等。
至于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谷物類食品,這其中也含有蛋白質,只是他不屬于優質蛋白質,即便如此,此類食物也是食物搭配過程中的最佳組合,我們畢竟在強調食物優質化的同時,還要強調食物的多樣化。至于在我們印象中的海參、燕窩、甲魚等“大補”產品,從營養價值的角度上來說,也都不屬于優質蛋白質,其被機體利用也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成為肝腎的負擔。因此,在蛋白質補充的過程中,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基礎疾病的防治,實施必要的蛋白質更換、換算,這些也是尤其適合某些具有食物偏好或禁忌的人。
對于不能通過普通食物攝入足夠蛋白質的患者,最佳的治療模式則是前往醫院的營養專科就診、咨詢。通過必要的補充腸內營養粉、蛋白粉等內容來補充蛋白質。這樣的補充具有著很強的專業性特點,自然也不是多多益善,更不能采用“有錢就是任性”的補充模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