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腫瘤科潘文俊#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腫瘤防治科普##腐乳##秋日中的健康知識##城市觀察員##名醫健解##食在廣州#
說起中國人的餐桌,煎、炒、烹、炸、熏、烤等這些美食大餐已經是讓世人羨慕不已。有的時候,別說那些大餐了,就是那些特色的地方小吃、風味食品,也會讓每一個人都流連忘返。在這些食品中,有一種稱之為腐乳的,也是在大江南北展示出他不同的形象和特色,如白方(醬豆腐)、青方(臭豆腐)或者是紅方(紅豆腐),同樣也是顯示著他不同的風格、風味。腐乳物美價廉,具有口感好、便攜、飲食方式簡便等特點,自然就成了飯桌上的最佳伴侶,也會使人念念不忘。
說到了腐乳,由于其加工過程的特殊性,再加上加工過程中使用了較大量的食用鹽,這就會給很多人帶來疑惑。食用腐乳是否會導致霉菌感染、致癌,過多的進食食用鹽是否對身體有害,這也成了很多人的一個思想顧慮。
說起“腐乳”名字中的這個“腐”字,主要是腐乳制作工藝中存在的毛霉菌,還有的則是經過特定方法嚴選的酵母菌、曲霉、青霉等,這些所謂的“霉菌”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有益的食用菌,不僅不會產生具有危害作用的毒素,而且還是腐乳風味各異的主要功臣。最為關鍵的是,這樣的食用菌與腐敗食物中存在的黃曲霉毒素、亞硝酸鹽、亞硝胺等致癌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在腐乳的制作過程中,大豆中的蛋白質正是在這些有益菌的作用下,發生了生物化學變化,產生了蛋白質水解、糖類發酵成為乙醇、其他醇類、有機酸以及合成復雜的酯類。也正是因為這些物質的存在,才使得腐乳具有了各自不同的色、香、味,或者是區別于其他腐乳的特點。而在這其中,部分蛋白質因為分解而產生了二氧化硫,這就是臭豆腐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奧妙所在。
在紅方腐乳的制作過程中,有一種由紅曲菌產生的紅曲色素則是一種天然色素,他對人體是十分安全的。毛霉、紅曲可謂是一種純天然物質,與致癌物沒有任何的瓜葛。
在腐乳的制作過程中,最為讓人擔心的還有腐乳中存在的鹽分和亞硝酸鹽。甚至有傳言說,一塊腐乳中可以含有約為12克的食鹽。此外,腐乳作為一種腌制食物也會存在亞硝酸鹽。如此大量的食鹽、亞硝酸鹽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然而,真實的結果卻恰恰相反,也許是我們想多了,或者是想跑偏了。
大豆及大豆制品是腐乳的原料,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低,即便是經過發酵也不會增加其含量。此外,腐乳的制作是一種發酵、釀制的過程,雖然在這其中會加入一定量的食鹽,但是,這并不是食鹽的腌制過程。食鹽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浸提毛霉菌絲上的蛋白酶,這是調制腐乳風味的主要內容。至于腐乳中的食鹽量,一般在0.5-0.7克左右,這也遠遠低于“他們”所說的數量。
說到這里,腐乳的原料、添加劑,乃至于制作過程中幾乎沒有什么危害性物質存在。經過發酵和微生物的作用,腐乳中還會存在各種具有營養價值、保健作用的物質,尤其是包括維生素B12和B2,這也是素食中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腐乳中還具有高活性的大豆異黃酮,他們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清除體內自由基,防止脂質過氧化,這些物質對于心血管疾病、腫瘤均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如此說來,對于腐乳的作用是不是有些顛覆了你的想法。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