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腫瘤科潘文俊#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記錄這一刻##腫瘤防治科普##肺癌##秋日中的健康知識##城市觀察員#
說到肺癌,這可是目前惡性腫瘤中發生率、死亡率均居于第一位的癌種。在最近的幾年里,雖然肺癌在整體治療上已經獲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肺癌的治療療效依舊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結果。對于肺癌而言,診療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肺癌的隨診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也是及早發現疾病變化的有效手段。
在肺癌的診療過程中,通過手術治療的模式切除惡性腫瘤,或者實施有效的抗腫瘤治療措施達到有效控制腫瘤發展,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病灶、相關淋巴結,消滅那些潛在存在的、殘存的微小病灶,減少腫瘤地復發、轉移的風險。對于那些未能完全清除的腫瘤則可能成為未來發生腫瘤轉移、腫瘤復發的主要原因。
在腫瘤診療地過程中,實施定期的復查有利于在疾病變化的早期即發現腫瘤的進展、復發或者是轉移,如此即可以做到腫瘤病變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也為及時控制疾病的進展創造條件。肺癌患者隨診檢查的項目和間隔時間是相對較為固定的。其主要原因與腫瘤細胞生長的特點和出現復發、轉移的時效性直接相關。
隨診檢查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檢查內容為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狀態等全身情況和狀態評價,這也是全身檢查的基礎。除此以外,腫瘤標志物檢查也是檢查的重點,主要內容包括CEA、SCC、CYFRA21-1、ProGRP、NSE等內容。對于這些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尤其需要關注那些在手術、治療之前就存在著指標升高、異常的項目,其臨床檢查的意義也更大。對于CTC、ctDNA等液體活檢技術也是臨床檢測中的好方法,只是檢查的費用相對較高。
對于腫瘤標志物的檢查,重點強調的是連續、動態檢查。單獨一次的檢查結果一般意義不大,畢竟在體內部分炎癥、感染、增生等情況下,其指標依舊可以升高。如此情況下,實施動態觀察、結合臨床特點以及影像學結果的意義就更大。
影像學檢查是肺癌隨診過程中的主要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胸部CT檢查,以此評價肺部的主要狀況。與之同時,還要根據疾病的特性和影像學檢查的特點、局限性等,根據不同的組織、器官而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對于顱腦的檢查,建議采用增強CT或MRI進行檢查;骨骼可以采用骨掃描(ECT)進行篩查,但是,ECT檢查結果不能作為最后確診的依據,ECT篩查陽性的部位,需要再依據X線、CT或者MRI進行進一步的驗證;肝臟、腎上腺以及其他臟器的情況則采用CT、超聲實施檢查。對于正在實施治療的患者,還需要對腫瘤的變化實施前后的比較,觀察和評價治療的療效。正在實施化療、免疫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的患者則需要2-3個月檢查一次。
在隨診的患者中,隨診的時間一般是相對固定的。對于實施了手術根治性切除的肺癌患者,或者是實施了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治療,無臨床癥狀或者癥狀穩定的患者,在治療的第1-2 年里,一般建議采用每3-6個月進行1次隨訪;在第3-5年及以上時,每年隨訪 1 次。
對于無法實施手術切除的晚期患者,或者實施放化療結束后,無臨床癥狀或癥狀穩定患者,前3年的時間里,每3-6月檢查1次;第4-5年里,則每6月檢查1次;5 年以上的患者,每年檢查1次即可。
肺癌患者的定期隨訪具有著公共性和特殊性,所謂的特殊性還要依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實施細節化的安排,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再確定實施檢查的內容和細節情況,隨訪也就具有著個體化針對的特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