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腫瘤科潘文俊#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腫瘤防治科普##高血壓#
最近半年左右的時間里,老張的肚子也是逐漸變大,用別人的話說也是“富態”了很多。不只是如此,經常性的還有血壓升高,而且是一會好一會壞的,莫非是富貴病也成了標配。社康的醫生勸他進行一下系統的檢查,他也是根本沒有在意。沒有想到的是,半年后卻在體檢中查出來腎癌,手術治療以后一切恢復了正常。老張時常郁悶的說,早知道是腫瘤惹得禍,我還不如早點來就診。
說起高血壓,他作為一個綜合征,分為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的高血壓主要是某些疾病的一個方面的表現,可以是由多種疾病所引起,當原發疾病得到控制或者是治愈以后,高血壓也就隨之而改善或者是消失了,腫瘤引起的高血壓屬繼發性高血壓的一種。就如同老張一樣,高血壓的發生是腎癌所引發的,手術以后血壓也就恢復了正常。
說到由于腫瘤原因而導致的高血壓,其發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腫瘤細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壓作用的活性物質,或者是腫瘤占位性病變導致的腦、腎實質或血管受壓,或者是由于使用各種治療藥物所導致的血壓升高。
腫瘤分泌的活性物質
嗜鉻細胞瘤:主要是位于腎上腺髓質或者交感神經系統其他部位的嗜鉻細胞,分泌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升壓性成分。血壓升高的特點為陣發性或者是持續性升高的,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現高血壓危象,如此血壓即出現了短時間范圍內的交替升高或者是下降。嗜鉻細胞瘤生長緩慢,良性居多。通過血液化驗和影像學檢查可以確定臨床診斷。
類癌:消化道類癌是類癌中的主要部分,常發生在闌尾、小腸、直腸、支氣管等處,類癌可以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5-羥色胺、兒茶酚胺等,對周圍血管具有直接的收縮作用而導致高血壓。
腎癌、腎母細胞瘤和近球細胞瘤均可分泌腎素而導致高血壓。這也是老張發生高血壓的主要原因。
占位性病變的壓迫
顱內腫瘤:原發性或轉移性腦腫瘤,可以因為顱內壓增高而引起高血壓癥。腦干扭曲或損傷的時侯,雖然顱內壓不高,依舊可以出現高血壓,這種高血壓具有易波動的特征。
腎臟或腹腔、腹膜后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由于腫瘤因素而導致的腎臟受到壓迫,使得腎組織缺血嚴重、腎血管受擠壓、阻塞腎動脈、侵犯輸尿管等而出現的高血壓,也稱為腎實質性、腎血管性高血壓。
靶向藥物對血壓的影響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是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這些因素與血管生成受損、微血管密度降低、小血管及毛細血管僵硬、內皮素功能紊亂、腎微小動脈血栓形成等有關。靶向藥物引起的高血壓可于開始治療后1周內發生,而且常伴有蛋白尿的形成。高血壓與靶向藥物種類、劑量有關,停藥或減少劑量后血壓可降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