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治療手段日新月異,許多癌癥變得和慢性病差不多,只要堅持治療,養護得當,就能獲得長期生存。
美國癌癥學會主辦的頂尖學術期刊《臨床醫師癌癥雜志》總結稱,癌癥患者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種種問題和困惑,包括飲食、運動、保健品使用等方方面面。
下文是給癌友們精心挑選的15個關于癌癥康復的問題,癌友們可接好了哦~
是否要減少肉、糖、脂肪的攝入量?
肉類特別是肥肉和帶皮禽肉,經過煎炸、燒烤等高溫烹飪,會產生有致癌性的雜環胺類物質。
研究顯示,大量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與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患病風險增高有關,但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其對癌癥復發或進展有影響。
盡管如此,癌癥患者最好還是適當限制攝入加工肉類、紅肉以及高溫烹飪的肉類。
建議患者適當減少含糖飲料和甜食的攝入量。脂肪有“好壞”之分。
對于“壞脂肪”飽和脂肪而言,一項針對早期乳腺癌的研究表明,低脂飲食可降低復發風險;另一項研究則發現,飽和脂肪攝入越多,前列腺癌存活率越低。
過多的飽和脂肪酸還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而心血管病與癌癥患者死亡有關。高脂肪飲食造成的肥胖也與多種癌癥的復發風險提高有關。
對于“好脂肪”不飽和脂肪而言,沒有證據表明其可以降低患癌風險。
總之,建議患者盡量少攝入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比如黃油、烘焙食品和含有氫化油的零食。
果蔬能否降低復發風險?
增加蔬菜的攝入可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的復發風險。
大量食用蔬菜水果能降低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美國膳食指南提倡,癌癥患者每天食用450~680克的蔬菜和340~450克的水果;每天攝入的果蔬,顏色要多樣化,盡量選擇新鮮的食材。
蔬菜該如何烹飪?
烹飪蔬菜時,優先使用蒸,其次是水煮,最大程度保存水溶性的營養物質。
很多人愛吃生的蔬菜,認為可以攝入更多營養,但有些營養物質做熟了反而更易吸收,比如類胡蘿卜素。
對于咀嚼或吞咽困難的患者,果蔬汁有助于豐富飲食營養,但纖維素流失嚴重,熱量更高。
建議患者盡量直接吃水果,可以選擇草莓、火龍果等柔軟的水果,并切成小塊食用。化療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不全,不要喝街邊售賣的鮮榨果汁,避免感染。
要增加豆制品、高纖維食品攝入?
豆類含有各種植物化學物質和抗氧化物,能預防癌癥,特別是乳腺癌等激素依賴性腫瘤。
盡管沒有證據顯示豆制品能降低癌癥復發風險,但其中的優質蛋白是肉類的最佳替代品,建議患者將其列入日常食譜。
食用纖維中的可溶纖維可減少膽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風險,對癌癥康復患者的健康有益。
膳食纖維還能促進大腸蠕動,減少有害代謝產物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
建議多吃果蔬、全谷物、豆類、堅果等高纖維食物。
素食能否降低復發風險?
素食的飽和脂肪含量低,膳食纖維、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含量高,符合美國癌癥學會關于癌癥預防的指南。
但沒有證據表明,素食比雜食(蔬菜、水果、全谷類為主,輔以少量紅肉),更有利于降低癌癥復發風險。
因此沒必要追求全素食,而應保證營養均衡。
應該喝多少水?
放化療患者往往會感到虛弱、頭暈、口干、口苦、惡心等,這些都可能是脫水造成的。嘔吐、腹瀉等合并癥狀或治療副作用加劇脫水。
建議成年男性患者每天攝入3.7升水,女性每天攝入2.7升水。
飲酒會增加復發風險嗎?
研究證實,酒精攝入會增加患癌部位出現新原發癌的風險。
很多抗癌藥通過肝臟代謝,酒精造成的肝損傷會影響藥物代謝,從而加劇毒性作用。
一般情況下,建議患者不要飲酒。
需要吃維生素補充劑嗎?
建議通過食物獲取所需的營養,而不是依賴補充劑。每天攝入足夠的果蔬,就能基本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一天需求。
營養不良、過度消瘦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腫瘤患者專用營養品,如怡補康等。
需要補充抗氧化劑嗎?
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卜素等,有助于對抗組織氧化性損傷,延緩癌癥發展。
果蔬中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每天吃5種以上果蔬能降低二次患癌風險。
除非醫生開具處方,否則不建議通過補充劑獲取抗氧化劑。
植物化學物質能否降低癌癥復發風險?
果蔬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在人體內具有抗氧化或激素樣作用,被稱為植物化學物質,包括番茄紅素、花青素、大豆異黃酮、多酚、姜黃素、類胡蘿卜素等。
研究發現,某些植物化學物質對腫瘤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抗癌、防癌作用并不明確。
通過吃果蔬來攝取植物化學物質是有益的,但不要依賴膳食補充劑。
抗癌期間是否要運動?
關于鍛煉與癌癥復發、癌癥相關死亡率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上。
適量運動能降低其復發風險,提高生存率,并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的發生。
在癌癥康復治療期間,運動能改善患者虛弱的體質和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同時緩解焦慮感,消除自卑心理。
患者該怎么運動?
癌癥畢竟是一種對健康影響較大的疾病,加上放化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或多或少會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
因此,患者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比如,正在接受放療的患者最好不要游泳,以免消毒用的氯離子刺激放射部位的皮膚;
正在接受放化療的患者,運動強度不宜太大,時間不宜太長,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運動,推薦走路、慢跑、伸展運動等;
患有骨腫瘤或出現骨轉移的患者,伴有嚴重骨質疏松、風濕類風濕、外周神經病的患者以及年長的患者,要密切關注平衡能力,預防跌倒;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白細胞水平恢復到正常值范圍之前,應避免去公共健身房;
嚴重貧血患者,應在貧血得到改善后再運動。治療結束后,應盡量多運動,并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
瑜伽是否有益于癌癥患者?
瑜伽是一種身心都能受益的運動。瑜伽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緩解焦慮、抑郁、沮喪、緊張等負面情緒。
建議將瑜伽和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等結合起來,可以最大限度獲益。
患者在食品安全上要注意什么?
由于放化療等治療手段會造成免疫抑制,導致白細胞減少,因此患者要特別注意在生活中避免感染風險,不要食用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食物。
比如,最好不吃生冷食物、生魚片、生蠔、剩飯剩菜、未經消毒的果汁等,飯前認真洗手,徹底清洗蔬菜和水果,在適宜溫度下保存食物等。
什么樣的體重最健康?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超重或肥胖會增加癌癥復發風險,降低多種癌癥的存活率。但實際上,很多腫瘤患者存在營養攝入不足、體重過輕的現象。
此時,機體缺少和癌細胞戰斗所需的“糧草”,這對疾病康復更加不利。
因此,患者應積極達到并保持健康體重,同時適度進行力量訓練,增加肌肉的含量,控制身體脂肪含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