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26歲生日,他被確診腸癌4期!太冤了,這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癥

    “今年生日被確診為結腸癌,然后開始治療,已經化療一次,還不知道之后怎么受罪,醫生只跟爸媽說病情,也不知道還能活多長時間,迷茫啊,26年,想想不短,可是總有種剛開始就要結束的感覺。

    也不是怕死,也不是怕受罪,現在就是覺得迷茫,好像活著,就是為了等待死亡那一刻。”

    這是一個26歲的腸癌4期患者催人淚下的、無助的網絡發帖。

    等待他的將是痛苦的治療和心靈的煎熬,而且他的預后也極其不好。

    作為消化科醫生,每每為這些朋友扼腕嘆息,卻又無可奈何!

    總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想法。

    雖然30歲以下結腸癌我在臨床也經常遇到,媒體報道的也不少,但連我也想不到竟然有如此之多!

    光在頭條的數百條留言中,我粗略數了一下,竟然有40多個表示“同病相憐”的年輕人,他們中最小的只有19歲。

    1.發病率高、早診率低、年輕化趨勢明顯

    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一個人一生患癌風險竟高達36%,全國約有1.2億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每年新發病例40萬,有近20萬人因此死亡。

    85%以上的患者確診時為進展期,5年存活率低于30%!

    也就是說很多人一旦確診,大多數活不到5年!而這些人本來可以免于一死的。

    而早癌發現率低于30%!但早癌和腺瘤性息肉是可以徹底治愈的!

    此外,它還是是近年來發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癥,肺癌、胃癌都在下降,而結直腸癌在過去10年間新發病數和死亡數均翻了一番,且還在以年均4%-5%的速度遞增,平均發病年齡比美國小了10歲,據報道最小的患者年僅12歲。

    按此速度,兩三年后,結直腸癌也許將成為國內第一大癌。

    傅傳剛教授曾感慨地說:“在我國的一線大城市,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人越來越多,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的癌王的趨勢“。

    它雖然可怕,然而,卻是為數不多的最容易預防的癌癥。

    只要你做對了一件事,就可以有效避免它的發生。那就是及時篩查!

    還有,我國之所以近10幾年來持續高發,還有年輕化趨勢,與生活、工作、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簡單說就是吃得好了,動的少了。

    2.直白簡單的前世今生


    結直腸癌最容易預防的根本原因是:發病機理明確。(咱們沒有包括遺傳性大腸癌)

    結直腸癌的發展套路簡單,90%以上的結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

    也就是說,只要及時發現并切除掉息肉,就可以阻斷其日后惡變的可能性!

    怎么發現呢?做一次腸鏡就足夠了!

    是不是簡單到想哭?

    我們先來看看腸息肉是什么鬼東西!

    通俗地說,腸息肉就是腸黏膜表面長了一個突起的肉疙瘩。這個肉疙瘩小至芝麻、綠豆,大至核桃,數量可從1個至數百上千個不等。

    腸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質,可分為腺瘤、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炎性息肉幾種。

    這當中只有腺瘤會惡變,但遺憾的是腺瘤在腸息肉中占了絕大多數。研究顯示,直徑超過2cm的腺瘤近半數會惡變成癌。

    對于家族性腸息肉患者來說,如果放任不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它幾乎100%會癌變!

    這組數據固然讓人不寒而栗,但只要在癌變前及時處理掉這些息肉、腺瘤,就相當于拆掉了這顆定時炸彈。

    因此,結直腸癌的預防是簡單易行且卓有成效的。

    3.遲滯緩慢的發展歷程


    我們說大腸癌容易預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它發展極其緩慢、遲鈍。

    結直腸癌有80-95%是由腺瘤性腸息肉演變而來。

    一般來講,結腸腺瘤的發生到演變為結腸癌需要10年至15年的時間。

    一般人群可能會在40歲左右出現息肉,經過5-15年的潛伏,在50歲以后突然發難,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腺瘤性息肉到底有多高的發病率?

    山東千佛山醫院的張秀斌主任去年做過一個統計,看下表:

    腺瘤的總檢出率(年齡&gt;=50歲):為31.7%,其中男性為37.6%,女性為24.5。

    按不同年齡段做統計:

    這些腺瘤如果不去發現、不切除,或早或晚總會要“爆發”,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但,事實上,它已經給我們發現它足夠的時間,至少5年啊!

    大腸癌的可怕之處在于,在它徹底變壞(浸潤、轉移)之前,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一旦出現癥狀,往往不會是早期,最起碼是進展期甚或晚期。

    早期腸癌的治愈率大于90%,而晚期腸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不到30%;有遠端轉移的不足10%。

    所以,我們要趕在它變壞之前逮住它,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腸鏡檢查!

    4.尷尬但有效的篩查方式


    對于結直腸癌來說,腸鏡檢查,在篩查的同時也是一種預防,也可以順便治療,雖然要脫褲子,動菊花,尷尬但是非常管用。

    為什么呢?非常簡單——

    如果我們通過腸鏡檢查,發現了定時炸彈,就可以把它摘除,只要定期復查,可能這輩子你就不會腸癌了;

    萬一發現早癌,也不用怕,符合內鏡下手術指征的,連開刀都不用,就能治愈。

    遺憾的是,很多人對此并不了解,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相信江湖上的一種恐怖的傳說:“腸鏡苔痛苦、清腸難以忍受….”

    正是因此,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慘劇,一天天都在重演。

    換句話說,結直腸癌患者其實是世界上最冤最屈的癌癥患者。

    患上這樣的疾病,多半要歸結于自己的拖延或無知。

    每當發現晚期腸癌,作為消化內科醫生都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

    5.腸鏡檢查真的生不如死么?不是的

    實際上,腸鏡檢查并非如傳說中的痛苦。

    檢查的腸鏡直徑約0.9-1cm,從肛門進入,一直可以看到回盲部(闌尾那個位置),大約有1.7米長。

    因為要拐好幾個彎,所以很多人會有牽掣痛;

    還有,為了看得更仔細,我們會往里面打氣,把腸道撐起來,這會感到脹痛;檢查完,醫生會把這些氣體再抽出來;

    實際上這些統統可以忍受的。

    如果實在害怕,可以做無痛的,5秒內入睡,10分鐘后醒來,完全沒有任何痛苦的感覺;而且,也不要擔心會對大腦、記憶力造成影響;幾乎沒有。

    6.以下8類人群應及時做個結腸鏡篩查:


    1、40歲以上人群;

    2、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的人群;

    5、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6、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者;

    7、長期精神抑郁、近三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群;

    8、肥胖者患腸癌的風險高于體重正常者。

    中國有句話叫未雨綢繆,就是說在沒有下雨的時候要檢查和修繕房屋,不要等到下雨了,才上房子修補已經漏雨的屋頂。

    所以,預防腸癌也是一樣,我們知道它是息肉變來的,在40歲以前,它大多是良性的息肉,我們這時候無癥狀做一次腸鏡,發現問題,及時切掉,就能避免腸癌形成。首次腸鏡檢查后,要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復查、多久復查,聽醫生的,準沒錯。

    很多專家說,大腸癌預防阻斷太簡單,如果得上實在太冤!

    遠離腸癌,只需要及時做一次腸鏡,幸福,就這么簡單!

    關注胃腸病:每天閱讀有溫度、有高度的醫學科普!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