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藏在我們人體內的秘密你知道嗎?
在傳統的認知里,人們只知道腸道菌群對于消化食物是起到非常關鍵作用的,而近年來,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雖然他們非常小,但是卻對我們的健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消化食物,他們還會訓練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知道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要清除的外來的有害物質。一旦腸道菌群的平衡被破壞,就會導致疾病甚至某些癌癥的發生,甚至還會影響癌癥對治療的響應。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利用腸道細菌來幫助我們抵抗疾病和癌癥或緩解其癥狀呢?
近期,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發布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菌群是什么,為什么重要,以及癌癥患者必須要了解的菌群及其在癌癥和癌癥治療中的作用。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結合這些內容和國際上發表的相關文獻為大家整理了最關鍵的五點。
解密一:什么是腸道菌群?
人體由大約30萬億個細胞組成,同時還有39萬億個細菌,真菌,病毒共同構成的巨大的微生物群。這些菌群存在于我們人體的各個部位,有多達2000種不同的種類。其中最多的微生物是聚集在腸道里的細菌,我們稱它們為腸道菌群。
解密二:腸道菌群是如何形成的?
你一定很好奇,這么強大的群體是如何建立的呢?
人類在母體內的胎兒時期腸道是沒有菌群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腸道菌群開始建立:
第一部分,是出生時從母體的陰道產道獲得的菌群;
第二部分,是通過母體的乳汁獲得的,乳汁里面會有非常多的抗體和營養物質,因此醫院大力提倡順產和母乳喂養。這是我們從母體獲得的第一份禮物,這種偉大的,無形的,無可取代的保護會伴隨我們一生;
第三部分,是通過接觸外界環境和食用食物獲得的。
到三歲左右,我們的腸道菌群基本形成。
腸道菌群建立后可分為三類:固有菌、外來菌和病原菌。但是在整個生命中它都會被改變,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飲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纖維會有利于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而抗生素則會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穩定,引發疾病。
解密三:腸道菌群與免疫有什么關系?
腸道菌群和免疫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我們總結一下主要有三種影響免疫的機制:
1.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調節
固有菌和腸黏膜在腸道內共同構成一道免疫屏障, 阻止細菌、病毒和抗原入侵。
2.益生菌對體液免疫的調節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夠刺激人類分泌sIgA細胞增殖, 阻止腸道微生物及其毒素分子對腸黏膜的攻擊。
3.益生菌對細胞免疫的影響
益生菌對機體細胞免疫的影響, 主要包括激活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和NK細胞, 促進白介素( IL)和干擾素( IFN)等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強我們體內的免疫應答。
而研究人員認為,微生物和免疫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含義,就是它與發達或富裕社會中最普遍的兒童疾病的相關!兒童中最常見的癌癥–白血病,以及I型糖尿病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癥和兒童期過敏癥。
研究人員這些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腸道微生物不足,而導致微生物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剖宮產,缺乏母乳喂養和嬰兒期缺乏社會接觸。
解密四,腸道菌群失調究竟是如何誘發癌癥的?
科學家最早在1990年代就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胃癌的發生聯系起來。幽門螺桿菌會激活炎癥反應并破壞粘液層,從而創造出支持腫瘤生長的環境。
實際上,當我們體內細胞受到損傷或感染的時候,腸道菌群和癌癥的關聯就產生了。
比如說長期的腸道炎癥釋放的分子會促進正常細胞癌變,還有一些類型的細菌存在就會直接誘發腸癌:
- 類桿菌在腸內的增加具有致癌作用,研究證明大腸癌患者類桿菌、梭菌和梭桿菌等較正常人高。
- 具核梭桿菌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參與到 T 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免疫受體中從而阻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毒作用,形成惡性腫瘤。
此外,腸道的細菌可以經胰腺導管進入胰腺,胰腺癌患者體內致病細菌數量是正常人的1000倍,這些細菌讓胰腺癌的化療藥物吉西他濱失去療效。
五,如何通過食物,藥物和治療調節菌群?
研究人員發現,每個人體內的菌群數量,種類都是完全不同的。而正常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和癌癥患者體內的菌群更是天壤之別。
值得注意的是,癌癥療法(例如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可能會破壞腸道菌群。科學家正在研究益生菌是否可以幫助接受癌癥治療的人重新平衡菌群。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減少接受化療的肺癌患者和接受結腸癌手術的人的腹瀉。 那么癌癥患者究竟該如何調節腸道菌群呢?大家可以致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了解更多調節方式(4006667。
目前國際上研究較多,有理論基礎支持的調節腸道菌群的方式有三種:
01飲食和益生元調節
食用富含纖維的營養食品以及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幫助增強腸道內已經存在的有益細菌或“好細菌”。這些被稱為益生元食品。
還有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幫助腸道菌群重新繁殖,比如發酵食品(酸奶,酸菜和紅茶)都有這些細菌,這些被稱為益生菌食品。
除食物外,還有很多市售的益生菌制劑,是不是可以放心服用,越多越好呢?
實際上,益生菌的具體菌株千差萬別,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藥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有些可以協同增強治療效果,有些則會阻礙藥效發揮。所以患者切不可胡亂服用益生菌,要聽主治醫生指導。
02下一代活性生物制品-個體化腸道菌群調節
一些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對PD1 / PDL1的反應受到腸道菌群的調節。從這些研究中,發現至少三個菌種(雙歧桿菌,黏液曲霉,費氏桿菌)在PD-1的免疫治療中發揮免疫佐劑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因此,將單個或多個細菌類群納入到治療中是調節腸道菌群的新概念。
目前,有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把這種調節腸道菌群的策略應用于癌癥免疫療法。使用的活性生物制品也從簡單微生物到復雜,比如單菌株的干預到50個及以上的細菌類群和菌株的聯合體。
近期,國際制藥巨頭默克公司和活性生物治療公司4D Pharma已進入臨床合作,來測試默克公司的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和4D Pharma的全球首款口服益生菌MRx0518的協同作用。
這項I / II期開放標簽臨床試驗(NCT03637803)由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癥中心–MD安德森癌癥中心開展,將招募多達132名患有各種類型實體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膀胱癌或黑色素瘤)的患者,想了解試驗詳情的病友請聯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4006667998.我們也期待這款益生菌能夠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順利上市造福患者。
03糞菌移植(FMT)
糞菌移植物是從健康人身上采集的糞便樣本,然后將其移植另一個人體內,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腸道菌群。糞便移植可以采取幾種形式:藥丸,結腸鏡輸液或鼻腔輸液。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醫書中就有使用糞便制劑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記錄 。有趣的是,最近的人類臨床研究和臨床前試驗表明,具有“有益”腸道微生物組的患者竟然顯示出對免疫治療的增強響應。那么我們將“有益”菌移植到腫瘤患者體內,是否就能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了呢?
2020年12月10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醫學中心Gal Markel教授的研究小組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重磅研究結果證實:對PD-1治療無響應的患者,接受了糞菌移植后,再接受PD-1的治療,竟出現了神奇的逆轉,兩名晚期患者達到完全緩解!腸道菌群真的能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詳情點擊:“真香”!免疫治療新方向!糞便菌群移植竟能逆轉PD-1的治療!
除此之外有許多飲食干預研究正在進行,因為就算接受其他腸道菌群調控策略(如FMT或活性生物制品),飲食調整與良好的治療效果也有潛在相關性,能維持并促進移植的微生物發揮最佳功能。
未來,將糞菌移植、活性益生菌定制品、飲食及益生元等多種策略整合歸一,可以真正實現對腸道菌群的個體化“精準”調控。這也是未來癌癥治療的新方向。
我們可看到,近年來癌癥的治療進展層出不窮,希望這些新療法能早日上市,給腫瘤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和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