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的鱗狀細胞癌是一種常見肺癌,大約25-30%的肺癌患者屬于鱗癌。肺鱗癌經常位于大氣道(支氣管)與氣管(主氣管)的交界處,即所謂的中心型、中央型肺癌。
吸煙是肺鱗癌的主要致病原因,吸煙年限越長,每天吸煙支數越多,肺癌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無論您被診斷肺鱗癌時處于哪個分期,都應該絕對停止吸煙,因為戒煙人群容易獲得更長的生存期,更少由心肺疾病引發并發癥,也容易減輕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停止吸煙也是降低次生腫瘤風險的最佳途徑。
肺鱗癌因為通常位于肺內中心部位,使得呼吸困難和咳血的概率比腺癌要高得多,并發肺組織塌陷(肺不張)和肺炎的風險也更高,往往需要輔助供氧,網購一個制氧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同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呼吸問題并需要輔助吸氧(COPD是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總稱)。咳血表現為痰中帶血絲或咳鮮血,多是由腫瘤表面破潰導致的,可以口服一些止血藥,比如云南白藥膠囊,出現咳血提示需要及時的就醫。
診斷肺鱗癌的步驟一般包括胸部X線或CT掃描發現腫塊,其次設法從腫塊上獲得樣本活檢,可以做氣管鏡或者CT引導下穿刺,最后由病理醫師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必要時還要做一些免疫組織化學的染色,用于鑒別其他類型的肺癌。
肺鱗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通常來說是不需要的。因為可以被靶向藥攻擊的分子標記物在肺鱗癌中是十分罕見的,比如肺腺癌中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ALK基因融合在鱗癌中的發生率不足5%,即使檢測陽性,對靶向藥的治療效果也不像腺癌那樣好。所以,對于進展期鱗癌來說,化療和免疫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當確診以后,就需要搞明白腫瘤處于什么階段,即腫瘤分期,用來描述腫瘤的大小,病灶部位,以及擴散程度。對于醫生來說目前最常用的的是國際肺癌聯盟的TNM分期系統,病人不需要了解的這么詳細,籠統的知道早中晚即可。
早期即I期:腫塊較小,且只有肺內一個病灶。中期即II期和III期,腫塊較大,且可能已經擴散至周圍組織,還可能在周圍淋巴結內發現腫瘤細胞,但腫瘤仍局限于肺內。
晚期即IV期,腫瘤已經擴散至肺外其他組織。所有肺癌共用的是一個分期系統,早期和部分中期首選手術治療,剩下的部分中期和晚期則歸為進展期肺癌,以藥物治療為主。
放療作為一種局部治療手段,可以參與到任何分期肺癌的治療當中來,比如說高齡身體差的早期肺癌,可以做放療,中期肺癌的多采取綜合治療,放療是重要的治療手段。
晚期肺癌,可以做姑息放療,用來減輕癥狀,比如骨轉移做放療用來減輕疼痛,若腫瘤堵塞大氣道,放療可以幫您緩解氣促癥狀,當腫瘤擴散至腦,需要放療作為主要治療辦法。
對于進展期肺鱗癌的化學治療方案,一般選擇順鉑或卡鉑,再聯合吉西他濱、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多西他賽、長春瑞濱其中一種藥物合并用藥,即含鉑的雙藥聯合化療。
免疫治療藥物通過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的方式殺滅腫瘤,針對PD-1或PD-L1的抗體藥,目前被證實有較好的療效,與化療相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發生幾率低,癥狀輕微,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虛弱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及腹瀉。
大約10%的患者中,免疫治療會過度激發機體的免疫系統,對正常器官造成損耗,產生免疫系統的相關副作用,如皮疹,肺炎,腸炎,或損害腺體產生內分泌異常。
肺炎的癥狀包括氣粗、干咳、發熱、胸部壓榨感或胸痛,結腸炎的主要癥狀是腹瀉和腹痛,內分泌病癥狀不典型,表現為惡心,頭疼以及視力改變。雖然在國內免疫藥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可以通過外購,或者參加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進行治療。
氣管內治療肺鱗癌適用于腫瘤仍局限于氣管壁內的早期鱗癌,也適用于晚期鱗癌以移除或縮小堵塞氣道的腫瘤體積,使用氣管鏡以確保治療直接作用于腫瘤,包括電燒、激光、冷凍、光動力等療法。
治療監測與隨訪,反復接受CT掃描以觀察腫瘤對治療的反應,若治療有效,腫瘤會縮小或維持原樣,停止生長。腫瘤的分期決定隨訪頻率和監測內容。監測通常包括詢問,體格檢查,血液檢測,B超和CT掃描。
肺癌術后病人的隨訪以前有提到過。進展期鱗癌患者,最好每月見一次醫生,不要超過3個月,反饋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可以有效緩解精神壓力。如果在做藥物治療,每2-3個周期要做一次CT掃描,評估療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