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陽一位20歲的年輕男子小陳(化名),因腹痛難忍被緊急送到醫院急診。
會診時醫生發現,小陳的口唇周圍、指尖和腳趾都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斑點,但小陳表示,由于黑斑不痛不癢,所以并沒有理會。
經過CT、胃腸鏡、活檢等一系列檢查,確診小陳患上黑斑息肉綜合征。并且小陳體內出現了幾處腸管套疊,結腸和小腸里有20多個大小不等的多發性息肉,需要馬上切除。
在手術期間,醫生甚至在小陳的小腸里發現有早期惡變傾向的腸管巨大腫瘤。所幸發現及時,該腫瘤是早癌,只要截斷性切除那段腸管即可,術后也無需放化療。
這一事件引起大家的熱議,媒體也相繼報道,原來小小的黑色斑點也會出現這么大的問題,看著如此瘆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嘴上、手腳等部位長黑斑可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報警信號!
一、長黑斑竟是罕見遺傳病信號?
黑斑息肉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發病率大概在8千分之一到20萬分之一,約有50%患者有明顯的家族史。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男女發病率大致相同。
黑斑息肉綜合征的臨床表現不一,個體差異很大。主要的兩大癥狀為:皮膚黏膜色素沉著和胃腸道多發息肉。
皮膚黏膜色素沉著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出現黑色素斑點。這種黑斑在兒童期或嬰兒期即可出現,青春期顏色最深,中年后顏色變淡,可能數年內變大、增多。黑色素斑通常呈扁平狀,主要發生于面部、口唇周圍、頰黏膜、手指、手掌、足底部、生殖器等皮膚處。
而胃腸道多發息肉多發生在小腸、結腸和胃,以小腸最為多見。此外,在輸尿管、膀胱、氣管等腔系器官也可存在。約半數患者在確診時沒有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瀉、便血、便秘等癥狀。隨著息肉的增長,可引起腸套疊和腸梗阻,嚴重的還可引起腸壞死。
二、黑斑息肉綜合征會癌變嗎?
浙江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潘文勝教授表示,以前人們認為胃腸道息肉不是癌前病變,所以不存在癌變的可能。但經過大量研究,證明黑斑息肉綜合征患者為典型的惡性腫瘤高發人群,腫瘤發病率為23%左右,常見的發病腫瘤為結直腸癌、胃癌、小腸癌等。
這些患者的發病年齡平均較低,為32.2歲,其腫瘤一般分化程度低且預后差。因此,一旦患者出現此病的疑似癥狀,應該及時就診,及早醫治。
三、確診黑斑息肉綜合征應該如何治療?
首先,如果發現口唇、口腔黏膜等部位的色素斑,需要結合胃腸鏡、內窺鏡等檢查發現是否存在腸道息肉。若無,則無需過于擔心,色素沉著一般極少惡變,一般無需處理。若有,則需進行手術治療。
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孟慶義表示,胃息肉及大腸息肉以內鏡下治療為主,配合手術治療;若發現小腸息肉,不論數量多少,如無急腹癥,可不必急于手術治療,若發現腸梗阻、腸套疊等并發癥及惡變者則需要手術切除。
四、身上的痣還可能是2種病的警告
- 1.蜘蛛痣-肝硬化
蜘蛛痣,是一種特發性的毛細血管擴張癥,痣體中心點周圍有呈輻射形的小血管分支,看起來像是蜘蛛,因而得名“蜘蛛痣”。
如果發現蜘蛛痣數量較多且長時間不消退,或本身的蜘蛛痣逐漸增大,需要警惕肝硬化的發生,或者肝硬化病情加重,甚至是肝癌。50%-60%的肝硬化、肝癌患者會出現蜘蛛痣。
- 2.色素痣-黑色素瘤
色素痣,老百姓常說的“黑痣”,是人體黑色素細胞的良性腫瘤。顏色可為棕褐色,黑色,藍黑色,或者與正常膚色接近。
但若出現被壓迫的痣,即長在背部、腳心、腰部及脖子后的痣,則可能因為摩擦、刺激,導致良性痣癌變;若出現有出血傾向、腫脹、潰爛的痣,則要警惕黑色素瘤的發生。
黑斑息肉綜合征為遺傳疾病,建議患者做好產檢孕檢,同時患者及家族成員都應定時進行胃腸鏡等檢查,達到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資料:
[1]《黑斑息肉綜合征》.遺傳與疾病論壇.2017-05-24
[2]《發現身邊的遺傳病(1):黑斑息肉綜合征》.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19-07-04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