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腫瘤治療邁入了超速發展的階段,除了眾多的靶向藥物紛紛上市,在全球范圍內,各種治療癌癥的黑科技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給腫瘤治療帶來的變革,曾經被視為天方夜談的抗癌理論照進現實,曾經被視為不治之癥的腫瘤,也在朝著慢性病方向轉變。
以往,我們國家與醫療發達國家的差距巨大,面對國外上市的耗資巨大,治療費用高昂的新藥新療法,我國科學家只能望洋興嘆,而近兩年我們國家加快了新型抗癌技術的研發和上市審批進程,讓國外的抗癌“特藥”,抗癌黑科技能盡快來到國內造福患者。
在2020年,腫瘤領域最值得期待的有望治療所有的實體腫瘤類型,并且副作用更小更安全的四大全球抗癌黑科技已經在中國震撼登場,相信我們距離攻破實體瘤的那天越來越近,我們也終于在醫療領域走在了世界前端!
“黑色科技”一-Optune(腫瘤治療電場)
2020年5月,美國抗癌黑科技腫瘤電場療法-Optune正式登錄中國,獲得我國藥監局批準用于治療組織學證實的復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成年患者(22歲或以上),以及與替莫唑胺聯合治療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同時,它也有了自己擲地有聲的中文大名–愛普盾!
這款療法之所以被喻為抗癌黑科技,是因為它的原理有別于所有傳統的治療模式,包括,手術,藥物治療,放射治療。
治療原理
電場療法是利用癌細胞特殊的電學性質來使用電場干擾其分裂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可以在保證健康細胞基本不受傷害的同時殺死癌細胞。
這個原理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極其復雜,是有史以來最具科幻色彩的抗癌療法,詳情大家可以登錄全球腫瘤醫生網了解詳情。
目前電場療法已被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惡性胸膜間皮瘤,并且在目前在六大實體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的臨床試驗中都取得了驚人的數據,
由于其原理是靶向殺滅所有快速有絲分裂的癌細胞,因此理論上適用于所有實體腫瘤。
臨床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匹“全能黑馬”經過臨床證實更適合亞洲患者,在國際著名的EF-14試驗中,在為期5年的隨訪中,無論健康狀況,年齡,性別以及腫瘤大小,電場療法加化療組壽命更長。
生存率高達13%,化療組僅為5%。延長了兩倍多!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而其中接受電場療法的亞洲患者的生存率差異高于整個EF-14實驗中電場治療人群(一年生存率和兩年生存率分別為95.6%VS73%和59.9%VS43%)。這進一步說明亞洲患者更能從電場療法中獲益。
2020年6月30日,國內首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正式接受電場治療,目前,電場治療儀同步在全國14個城市開啟首批臨床應用(可聯系全球腫瘤醫生網進行評估),這標志著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膠質母細胞瘤突破性創新療法正式惠及患者,
我們期待這款療法能在實體腫瘤中取得更多的突破,有更多的實體腫瘤適應癥上市,同時希望這款療法在國內能盡快納入醫保,讓更多國內的患者能接受這款“天價”療法的治療。
“黑色科技”二-質子治療
質子治療技術經過半個世紀的臨床應用和研究,已被公認為是放療領域先進的技術。美國和日本作為長期排名在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的醫療水平最優的國家之一,他們的質子治療技術和設備更是全球領先!
雖然這種被譽為放療界“頂配”的先端技術建設資金巨大,由于其顯著的治療優勢,質子治療中心依然在全球迎來建設潮,中國也不例外。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和醫院投入到質子治療研發、建設和運營之中,在建或擬建項目超過70個。質子治療作為腫瘤放射治療升級技術已進入中國臨床應用!
治療原理
質子屬于重子類,質量是938百萬電子伏特/c2(MeV/c2),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5倍,但是質子粒子極其微小,一萬億個質子排成直線只有一毫米長。通過一臺重達196噸的殺癌設備,能夠將質子以亞毫米的精度瞄準患者的腫瘤,同時保護附近的健康組織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這就是質子治療。
質子治療有一個很好的物理效應,叫布拉格峰(Bragg Peak),使質子束可精確瞄準腫瘤靶區,峰值過后劑量則急速下降至趨于零。這意味著質子治療能讓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處,腫瘤前方正常組織所受到的劑量較小,腫瘤后方組織基本上不會受到照射。
適應癥
同時,與最先進的光子技術(例如調強放射療法(IMRT)和容積調強放療(VMAT))相比,質子療法可以以50%的比例向腫瘤靶區提供相似或更高的輻射劑量,同時正常組織輻射劑量降低60%。
隨著筆形束掃描技術的發展,最新一代的質子設備還可以執行調強質子治療(IMPT),從而在目標體積周圍產生高度適形的劑量分布。
由于這些特點,質子治療已成為部分成人腫瘤和兒科癌癥患者的最佳放射治療,并正在積極研究適用于成人不同腫瘤類型。經過研究證實,以下患者更適合質子治療:
一是針對兒童腫瘤,兒童要生長發育,所以保護兒童的正常組織比成人重要得多,而且大多數兒童腫瘤都是適合質子治療的。
顱內腫瘤
室管膜瘤、顱咽管瘤、隨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PNET/低級別膠質瘤次全切除術后
胸、腹、盆腔腫瘤
胸壁Askin’s,盆腔橫紋肌肉瘤,軀干和四肢軟組織肉瘤
Ewing肉瘤
盆壁、顱低
第二是發生在敏感器官上的成人腫瘤,比如腦瘤、脊髓的腫瘤,質子治療都比傳統的光子要好,對腫瘤的控制率高,對腫瘤周圍敏感組織的損傷小。其它復雜器官的腫瘤,或者腫瘤非常復雜。
舉個例子說,胰腺的周圍是小腸、肝臟這些器官,質子有特殊的物理劑量分布優勢,對胰腺癌就很實用。
我們期待這款被譽為副作用最小的精準放療技術能夠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保證高質量的生活。
“黑色科技”三-BNCT(硼中子俘獲療法)
近兩年,美國和日本作為長期排名在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的醫療水平最優的國家之一,已經成功研發出新一代抗癌技術-硼中子俘獲療法,并且在2020年5月,世界上第一臺BNCT設備正式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療患有晚期無法手術或復發性頭頸癌的患者。
這是硼中子俘獲療法在世界上首次正式進入臨床應用,是腫瘤治療史上又一值得鐫刻的里程碑。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發布會高調宣布: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也研制成功!并且已啟動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這意味著,我國腫瘤治療終于迎來了技術性革新。
這款療法為什么備受矚目呢?
治療原理
BNCT全稱硼中子俘獲療法,是一種全新的放射線療法,通過點滴注射含硼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和癌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進入人體后迅速聚集于癌細胞內(相當于是我們做PET掃描時的顯像劑),然后用一種超熱中子射線照射1個小時左右。
中子與進入癌細胞內的硼能產生很強的核反應,釋放出一種殺傷力極強的射線,從而達到從癌細胞內部爆破癌細胞的效果。同時,因為中子線的特征是射程很短,只有一個癌細胞的長度,所以殺死癌細胞的時候不會傷害到周圍組織。
治療特點
硼中子治療腫瘤有幾方面無可替代的優勢:
1.靶向性好,對周圍細胞組織損傷小:硼化合物只被癌細胞吸收,具有普通輻射三倍生物效應的射線精準破壞癌細胞DNA。
2.無需增氧效應:不僅可殺死富氧細胞,也可殺死乏氧細胞及處于靜止期細胞。
放射生物學研究表明,癌變組織通常由有氧型和乏氧型兩類細胞組成,其中有氧癌細胞易被放射線殺死,但乏氧癌細胞卻對常規放療所用的X 射線、伽瑪射線以及電子束不敏感,耐受性強,不易殺死,這也就是常規放療后癌癥容易復發的主要原因。
但奇特的是,這種乏氧癌細胞對中子射線卻特別敏感。經中子射線照射后,腫瘤部位乏氧細胞的復活率幾乎為零,術后癌癥復發率極低,這就是中子治癌的獨特優勢。
3.針對難治性癌癥的新治療方式:對于侵入性,多發性,復發性,抗輻射性,不能手術的癌癥,以及放射治療適應不良的癌癥都可以嘗試硼中子俘獲治療。
4.可通過PET-CT提前預測療效:通過名為FBPA-PET的核醫學檢查,可以提前確認硼藥劑在癌細胞中的聚合程度。由此判斷硼藥劑會被腫瘤吸收多少。
這里詳細解釋下,BNCT療法使用的硼化劑全稱為4-二羥硼基-2-18F-氟-苯丙氨酸(18F-FBPA) 。腫瘤的位置和范圍可以通過圖像結果得到直觀的表述。在治療癌癥的時候,區分癌癥和一般的炎癥也很重要。
FBPA這種藥劑很難在炎癥部位聚集,在區分癌癥和炎癥方面也很出色。FBPA-PET檢查在今后BNCT的適應癌的擴大上也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日本目前第一家進行BNCT治療的醫院,從2015開始試驗、今年六月開始正式接收臨床患者。目前治療范圍主要是腦部及頭頸部淺表性腫瘤(膠質瘤除外)尤其是黑色素惡性腫瘤。
未來計劃擴展到肺癌、乳腺癌和肝臟癌等。因疫情影響,短期內沒有接收外國患者的計劃,具體開始治療時間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將會另行更新。同時,國內在設備研發成功后也在積極準備臨床試驗,期待我國自主研發的BNCT設備能夠早日面市。
“黑色科技”四-實體腫瘤TILs療法
在實體腫瘤中最具潛力的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LN-145已獲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稱號,用于治療化療后復發的晚期宮頸癌患者,預計這款療法將在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一旦獲批,這將成為實體腫瘤首款獲批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業內專家估計這款相當于量身定制的免疫療法價格也會較高,約在70000~80000美金,對于大部分國內的患者來說遙不可及。
近日,國內的細胞研發機構也傳來喜訊,宣布自主研發的新型TILs療法正式開展臨床試驗了,據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了解,國內的TILs療法是在傳統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基礎上經過改良,并進一步給予基因修飾,提升其克服腫瘤微環境和增加自我擴增的能力,
在前期的概念驗證臨床研究中已取得了非常積極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已獲得批準正式開展人體臨床試驗招募患者,想了解詳情的病友可以咨詢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
治療原理
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是腫瘤間質中的異質性淋巴細胞,包括T細胞及NK細胞等。大多數情況下以CD3+、CD8+和T細胞為主,是機體淋巴細胞侵入到腫瘤組織中,并對腫瘤起識別、抵抗和攻擊作用的細胞群體。
TIL產生的抗腫瘤效應主要是細胞免疫反應。TIL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釋放細胞毒素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此外,TIL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TIL療法是從腫瘤附近組織中分離出TIL細胞,加入生長因子IL-2進行體外大量擴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從而擴大免疫應答,治療原發或繼發腫瘤的方法。
治療特點
識別殺傷能力更強
組織精準篩選培養
擴增數量達千億
目前,美國的TILs治療技術只能通過新鮮腫瘤組織提取TILs細胞,因此,腫瘤患者在手術后第一時間將腫瘤組織中殺癌能力最強的這部分TILs細胞儲存起來,在手術后或癌癥復發時擴增回輸到體內,這將是戰勝癌癥最寶貴的機會之一。
國內的TILs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目前美國和國內的TILs療法均未正式上市,只能通過臨床試驗接受治療,大家需要慎重選擇。我們期待這款新型免疫療法能夠早日獲批上市,給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寫給病友的話
能夠有效的對抗實體腫瘤,不傷害正常的細胞,這些在過去只是美好的愿望,如今,一款又一款在過去看來魔幻,天方夜譚的療法都照進了現實,腫瘤治療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腫瘤精準診療未來可期,相信病友們將迎來更好的未來。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