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肺癌患者來說,能夠手術無疑是“柳暗花明”、“枯木逢春”一般的驚喜了,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是“一刀切”也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一勞永逸了,
肺癌的局部復發和轉移是很常見的,這也是為何肺癌患者治療失敗,而死亡率高的原因,對于局部有高危因素的肺癌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
大約20%的Ⅰ期患者和高達50%的Ⅲ期患者在完全切除后出現局部復發(R0)。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現腫瘤復發。
那么到底有沒有辦法去解決術后復發的問題,或者怎么才能讓復發來得“慢一些”?
這是很多研究者思考并為此努力的問題,目前來說防止肺癌的復發的方法一方面是進行臨床干預,另一方面就是進行患者個人的行為習慣的干預,包括以下幾點。
?
1
術后輔助治療
?
盡管臨床上一些肺癌患者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達到“一刀切”的目的,但很多情況下,患者是無法得到完全切除的,此時外科手術對肺癌的局部控制是不足的,那么同為局部治療手段的放射治療,自然被列入肺癌的術后輔助治療計劃中。
?
肺癌術后輔助放療的目的是減少局部復發的風險。而肺癌局部復發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腫瘤局部浸潤程度(T)、局部淋巴結轉移(N)及手術切除情況等。
目前的研究認為,對于T1,T2及N0-1的患者,由于腫瘤相對局限,完整切除后局部復發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分期較早的肺癌患者沒有必要進行局部放療。
放療甚至可能會對這部分病人的生存產生負面影響。而對于跨肺葉性的病變及不能承受肺葉切除的高危人群,或者原發灶和(或)轉移淋巴結有殘留者應該進行輔助放療以減少局部復發。一般術后多數主張在術后4周左右開始為宜。
?
近年來大量文獻報道非小細胞肺癌早期即可能存在遠處轉移,特別是一些并不能被確定的潛在微小轉移灶,其血行轉移既與腫瘤局部浸潤程度(T)、局部淋巴結轉移(N)等相關,還與腫瘤的病理類型關系密切。
,對于不同分期的肺癌病例進行術后輔助化療是否能提高遠期生存率的結論不一。
,化學治療作為一種全身治療尤其特有的優勢,即它對于控制和消滅殘存灶及微小轉移灶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已經存在的潛在的遠處微小轉移灶。
由此可見,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化療是非常必要的。
?
另外目前對于術后有驅動基因突變陽性的患者來說,術后輔助的靶向治療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明顯提高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
?
雖然現在對于肺癌患者手術切除后能夠防止其局部復發的最佳治療策略尚未明確。但是也由于個體差異性,不同的方法都具有可行性,目的都是只有一個,即旨在提高局部控制率,減少復發和轉移。
?
2
改變生活習慣
?
現在的研究已經明確吸煙與癌癥之間有很重要的聯系。吸煙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物質都有致癌的作用。在所有的癌癥中,包括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大約30%是由吸煙所引起的,尤其是肺癌,目前全世界已經公認吸煙是肺癌最主要的發病原因。
一次性戒煙可以明顯減少肺癌的發生率,即使對于那些已經患有肺癌的患者來說,戒煙也是有好處的。
特別是有幸能夠獲得手術切除的患者,戒煙能夠減少肺癌的復發和轉移的風險。
因此,對正常人來說,戒煙、不酗酒是預防癌癥的重要措施,同時對于肺癌患者來說也是防止肺癌復發的重要辦法。
?
除了吸煙以外,飲酒也是一種不良習慣,酒精雖不直接致癌,但長期飲酒能損失體內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降低機體免疫力,給予癌魔以可乘之機。
飲酒與人體各種癌癥的發生明確有關。除此以外,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因素等都會對癌癥復發產生影響,因此對于手術的肺癌患者來說,改變生活方式是極為重要的。
?
3
保持心理健康
?
癌癥從來不是一個單一因素引起的疾病,癌癥的發生常常是內因和外因的結合,內因中我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心理學上有“癌癥性格”這個詞,就是指具備某些性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患癌癥,比如好生悶氣、容易焦慮、悲觀抑郁、壓抑自我等,這種性格又被稱為“C型性格”。
這類人群常常易患癌癥,同樣它也會成為癌癥復發的導火索。
?
情緒和精神心率因素對于癌癥的發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一些病人能夠獲得癌癥自然消失或不再復發,從而得到長期生存期的結果,深入了解后,會發現這些人大多數性格開朗和喜歡運動。
因此,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不僅能有效地預防癌癥,還有利于癌癥的消退。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這既不需要花錢也不會痛苦,只需要改變自己的情緒,就能得到更長的生存可能,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對于防止癌癥復發至關重要。
?
4
定期復查,密切隨訪
?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復查方法是CT檢查和腫瘤標志物,肺癌患者雖然經常使用這兩項檢查方法,但其實目前仍尚未建立規范的術后隨訪策略。但基本上都以CT為主,那么是否其他的檢查就無必要呢。
有很多研究去觀察其他的隨訪方式是否有意義。
有研究顯示,對于局部復發風險高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即游離支氣管邊緣短和N2/N1疾病患者,胸腔切除術后1年常規支氣管鏡檢查是合理的。
另外,在肺癌術后復發的診斷中,除了胸部CT和腫瘤標志物外,PET/CT被認為是鑒別復發性支氣管癌和炎性病灶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在治療后部位。PET-CT對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比CT更準確。但是由于PET/CT費用高昂,作為患者術后復發隨訪的措施可及性并不高。
?
綜上,肺癌患者手術后如何防止復發不只是臨床醫生要關注的問題,同樣肺癌患者自己本身也需要為此做出努力,雖然并沒有一個確切的依據提出一些明確能防止肺癌的方法,但是就如癌癥的發生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一樣,只有通過全方面地努力,即內外相結合的方法,才能達到防止肺癌復發的目的,進一步提高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
?
?
“以上信息僅供您參考。如有任何問題,請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
參考文獻:
[1]. Peled N , Flex D , Raviv Y , et al. The roleof routine bronchoscopy for early detection of bronchial stump recurrence oflung cancer—1 year post-surgery[J]. Lung Cancer, 2009, 65(3):319-323.
[2]. Opoka L , Ma?gorzata Szo?kowska, Podgajny Z ,et al. Assessment of recurrenc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herapyusing CT and Integrated PET/CT[J]. Pneumonologia i alergologia polska: organPolskiego Towarzystwa Ftyzjopneumonologicznego, Polskiego TowarzystwaAlergologicznego, i Instytutu Gruzlicy i Chorob Pluc, 2013, 81(3):214-220.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