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4月15日,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癌癥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這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來預防腫瘤的發生,來早期發現腫瘤,將腫瘤扼殺在搖籃里。

    大部分的惡性腫瘤,如果能做到早診早治,可以獲得治愈機會。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2020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相比于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大腸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45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2. 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 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5. 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20歲。

    篩查建議

    1.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篩查:

      (1) 大腸癌篩查從45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1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每10年1次腸鏡檢查,直到75歲;

      (2) 76~85歲,體健者、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者,可繼續維持篩查;

      (3) 85歲以上,不推薦繼續篩查。

    2. 符合“有大腸癌家族史”直系親屬篩查:

      (1) 1位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發病年齡小于60歲)、2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病年齡),40 歲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病者發病年齡小10歲開始)篩查,每年1次FOBT檢查,每5年1次腸鏡檢查;

      (2) 有一級親屬家族史的高危對象(僅1位,且發病年齡高于60 歲):40歲開始篩查,每年1次FOBT檢測,每十年一次腸鏡檢查。

    3. 符合7的“遺傳性大腸癌”家族成員篩查:對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

      (1) 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20歲以后,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

      (2) 基因突變檢測陰性者,按照一般人群進行篩查。

    4. 關于篩查方法推薦:

      (1) FOBT檢測+問卷調查是篩查主要手段,證據充分;

      (2) 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提高篩查準確度,價格較為昂貴;

      (3) 有條件者,可聯合糞便和血液方法進行篩查。

    預防建議

    1. 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 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生的風險,具體使用須咨詢醫生;

    4. 戒煙,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2. 既往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3.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1) 家族(包含一級、二級親屬。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

      (2)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發病年齡在45歲前;

      (3) 家族中有2人患乳腺癌患者(1人雙側或2個單側),發病年齡在45~50歲;

      (4) 家族中2人或2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

      (5)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 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者。

    篩查建議

    1. 一般婦女

      (1) 40歲之前不推薦篩查;

      (2) 40歲開始篩查,推薦每1~2年進行1次乳腺X線檢查;

      (3) 對致密型乳腺(乳腺X線檢查提示腺體為c型或d型)推薦與B超檢查聯合;

      (4) 70歲以上,體健者、預期壽命10年以上者均建議維持篩查,每1~2年1次乳腺X線檢查。

    2.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推薦40歲或更早開展乳腺癌篩查;

      (2) 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

      (3) 每6~12個月1次乳腺超聲檢查;

      (4) 每6~12個月1次乳腺體檢;

      (5) 必要時每年1次乳腺增強核磁共振MRI檢查。

    預防建議

    1.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煙酒,合理營養,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煉;

    2. 適時生育,母乳喂養;

    3. 參加乳腺篩查,定期體檢。

    宮頸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有多個性伴侶者;

    2. 性生活過早者;

    3.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者;

    4. 免疫功能低下者;

    5. 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

    篩查建議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

    1. 21~29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后,每3年1次;

    2. 30~65歲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與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后,每5年1次;

    3. 篩查結束時間:>65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則結束篩查;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病史者,再持續篩查20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

    4. 接受過子宮全切術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20年里未曾有宮頸上皮內瘤變(CIN)2、CIN3、原位癌或癌癥的女性,不需要檢查;

    5. 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的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

    預防建議

    1. 接種HPV疫苗;

    2. 不吸煙或戒煙;

    3. 安全與健康性行為;

    4. 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疾病;

    5. 增強體質。

    肺 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年齡>40歲,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者:

    1. 吸煙≥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煙多少包乘以持續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20年或每天2包持續10年),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

    2. 被動吸煙;

    3. 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篩查建議

    1. 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建議盡可能使用 64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線CT掃描以后,根據病灶具體情況(形態、大小、邊界等特征),建議至專科醫院咨詢具體下一步診療計劃;

    2. 若檢出肺內結節,根據結節不同特征,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節及多發結節的具體情況進行LDCT復查;

    3. 根據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征,不推薦將PET/CT作為肺癌人群篩查的方法。

    預防建議

    1. 建議戒煙;

    2. 有職業暴露危險的人群應做好防護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內空氣污染,比如被動吸煙、明火燃煤取暖、接觸油煙等;

    4. 大氣嚴重污染時,避免外出和鍛煉;

    5. 有呼吸系統疾病者要及時規范地進行治療。

    肝 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 有肝癌家族史者;

    3. 血吸蟲、酒精性、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 藥物性肝損患者;

    5. 遺傳性代謝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糖原貯積病、遲發性皮膚卟啉癥、酪氨酸血癥等;

    6.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篩查建議

    1.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

    2. 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1次。

    預防建議

    1. 接種乙肝疫苗;

    2. 慢性肝炎患者應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復制;

    3. 戒酒或減少飲酒;

    4. 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

    5. 避免發霉食物的攝入。

    胃 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1. 60歲以上;

    2. 中度及重度萎縮性胃炎;

    3. 慢性胃潰瘍;

    4. 胃息肉;

    5. 胃黏膜巨大皺褶征;

    6. 良性疾病術后殘胃;

    7. 胃癌術后殘胃(術后6~12個月);

    8.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9. 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 惡性貧血;

    11.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HNPCC)家族史。

    篩查建議

    年齡>40歲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癥狀,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征、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醫師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預防建議

    1.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不暴飲暴食;

    2. 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3. 減少食用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鹽食物;

    4. 戒煙;

    5.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 放松心情,合理減壓。

    前列腺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對異常結果進行合理隨訪。

    1. 年齡>50歲的男性;

    2. 年齡>45歲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 年齡>40歲且基線PSA>1μg/L的男性。

    篩查建議

    1. 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于 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前列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

    2. 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PSA檢測的終止時間;

    3. 對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盡早開展基于血清PSA檢測的篩查;

    4. 不建議針對40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2. 減少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攝入,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攝入;

    3. 避免過于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造成前列腺的過度充血;

    4. 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動;

    5. 建議適度體育運動。

    甲狀腺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狀腺癌對象:

    1. 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

    2. 由于其他疾病,頭頸部進行過放療;

    3. 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 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征(如 Cowden綜合征、Carney綜合征、Werner綜合征和Gardner 綜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緣關系);

    4. 甲狀腺結節>1cm,且結節生長迅速,半年內增長到1cm以上;

    5. 甲狀腺結節>1cm,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聲困難、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并可排除聲帶病變(炎癥、息肉等);

    6. 甲狀腺結節>1cm,伴頸部淋巴結腫大;

    7. 降鈣素高于正常范圍;

    8. RET基因突變。

    篩查建議

    1. 甲狀腺篩查要同時進行功能檢查和形態檢查。

    2. 一般人群目前沒有用于甲狀腺癌早期檢測或常規篩查的標準試驗。臨床頸部體檢:20~29歲每2~3年1次,30歲以后每年1次。頸部超聲檢查:30歲后每年1次(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

    3. 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頸部超聲(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檢查,每年1次。

    4.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1次頸部超聲檢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2. 健康生活,合理飲食,增加運動;

    3. 合理疏導不良情緒。

    淋巴瘤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者;

    2. 感染及慢性炎癥患者;

    3.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篩查建議

    1. 一般人群臨床體檢,每2~3年1次。

    2. 高危人群臨床體檢,每年1次。

    3. 上述臨床體檢包括以下項目:

      (1) 外科體檢:淺表淋巴結和肝臟脾臟觸診;

      (2) B超檢查:淺表淋巴結、肝臟脾臟和腹腔淋巴結;

      (3) 血常規檢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

    2. 健康生活,加強運動等體育鍛煉;

    3. 積極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癥;

    4. 合理疏導不良情緒。

    食管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年齡>40歲,并符合下列任1項危險因素者:

    1. 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我國食管癌最密集區域位于河北、河南、 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側,尤以磁縣為著,在秦嶺、大別山、 川北、閩、粵、蘇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對集中的高發區);

    2. 有上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癥狀;

    3. 有食管癌家族史;

    4.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5.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超重、喜食燙食、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6.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 有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篩查建議

    食管癌高危人群:

    1. 普通內鏡檢查,每兩年1次;

    2. 內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1次內鏡檢查;

    3. 內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內鏡檢查。

    預防建議

    1. 不吸煙或戒煙;

    2. 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3. 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4. 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5. 不食用燙食或飲用燙水。

    皮膚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具備下述任一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膚癌高危對象:

    1. 經常暴曬與紫外線照射;

    2. 長期接觸化學性物質,如瀝青、焦油衍化物;

    3. 患有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疤痕、瘺管、盤狀紅斑狼瘡、放射性皮炎等;

    4. 曾患有皮膚癌;

    5. 持續增大或近期生長明顯的胎記;

    6. 足底、掌心等易接觸摩擦部位長痣。

    篩查建議

    臨床體檢,每年1次。有高危因素者,由專業的醫生進行皮膚檢查,包括痣、胎記或其他色素異常區域,記錄顏色、大小、形狀或質地的變化,必要時進行活檢。

    預防建議

    1. 定期皮膚自查(以尺比對,拍照備用);

    2. 戶外做好物理或化學防曬,避免暴曬;

    3. 足趾或皮膚色斑勿自行反復修剪或弄破;

    4. 合理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胰腺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40歲以上,特別是50歲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項因素者(第6項因素會 增加胰腺癌風險,但一般不做篩查):

    1.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 有長期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史;

    3. 無明顯誘因的中上腹飽脹不適、腹痛,出現食欲不振、乏力、腹瀉、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癥狀;

    4. 慢性胰腺炎反復發作,尤其合并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黏液乳頭狀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有血清 CA19-9升高;

    5. 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糖尿病;

    6. 有幽門螺桿菌(HP)陽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綜合征等。

    篩查建議

    1. 上述對象以CA19-9、CA125、CEA等腫瘤標志物的血液檢查結果結合腹部CT、MRI進行篩查,B超也能提供相應的幫助;

    2.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變者每年1次CT或MR檢查。

    預防建議

    1. 戒煙、控酒;

    2. 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飲食;

    3. 多食禽類、魚蝦類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蘿卜、西蘭花等;

    4. 提倡戶外有氧活動;

    5. 為防止良性病變惡化,有胰管結石、導管內黏液乳頭狀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變患者應及時就醫。

    膽囊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結石越大風險越高);

    2. 長有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cm,特別是單發、寬蒂息肉)者;

    3. 瓷化膽囊或膽囊萎縮者;

    4. 膽胰管匯合異常或先天性膽管囊腫患者;

    5. 膽囊腺肌癥患者;

    6. 慢性傷寒感染人群;

    7.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人群;

    8. 炎癥性腸病人群;

    9. 合并糖尿病人群。

    篩查建議

    1. 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膽B超檢查;

    2. 一般人群:建議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膽B超檢查,尤其是女性。

    預防建議

    1. 超過1cm的膽囊息肉、超過1cm的膽囊腺肌病患者,建議限期行膽囊切除術;有癥狀的慢性結石性膽囊炎、膽囊萎縮、瓷化膽囊及小于1cm的膽囊腺肌癥病患者,建議盡早行膽囊切除術。

    2. 按照篩查建議進行定期體檢。

    腦部腫瘤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腦部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

    1. 頭痛,常常清晨發作,較劇烈,起床輕度活動后逐漸緩解或消失;

    2. 噴射狀嘔吐;

    3. 視力模糊,視覺障礙;

    4. 精神異常;常常有興奮、躁動、憂郁、壓抑、遺忘、虛構等表現;

    5. 單側肢體感覺異常;痛覺、溫覺、震動覺減退或消失;

    6. 幻嗅;

    7. 偏癱或踉蹌、醉酒步態;

    8. 耳鳴、耳聾;多在打電話時,一耳聽到,另一耳聽不到;

    9. 巨人癥;

    10. 幼兒發育停止。

    篩查建議

    重視腦部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需要到神經科或相關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經外科等)進一步檢查。

    預防建議

    1. 健康生活,避免熬夜;

    2. 增加戶外鍛煉和運動,保持合理體重;

    3. 合理飲食。

    惡性黑色素瘤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家族史者;

    2. 曾患有皮膚癌或惡性黑色素瘤者;

    3. 以下部位存在色素痣或斑點者:腳趾之間、腳底、掌心、頭皮、耳后、指甲和腳趾甲、臀部之間、生殖器周圍;

    4. 長有巨大的先天性色素痣者;

    5. 長期暴曬在太陽下者。

    篩查建議

    1. 重視皮膚上各個部位的色素痣和斑點,經常自查;發現并持續觀察皮膚上新發的色素痣、斑點。

    2. 遵循ABCDE指南,經常對現有色素痣或斑點的變化情況進行自查,做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A. 表示不對稱。如果痣兩邊看起來不一樣,需要請醫生檢查一下。

      B. 代表邊界。痣周圍的邊界應該光滑均勻。

      C. 代表顏色。有些痣是粉紅色的或是棕色,不管顏色如何,每顆痣都應該只有一種顏色。

      D. 代表直徑。痣的直徑應該小于6cm,如果痣突然變大或擴大,請立即就醫檢查。

      E. 代表進展。痣可以在很多方面改變,包括大小,顏色,邊界以及出現破潰等,請立即就醫檢查。

    3. 手足易于摩擦部位的痣可考慮預防性手術切除,以防惡變。

    預防建議

    1. 戶外做好物理或化學防曬,避免暴曬;

    2. 特殊部位色素痣勿自行反復修剪或弄破,這一點尤為重要;

    3. 嚴禁自行隨意處理痣,或去非正規醫院處理;

    4. 合理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卵巢癌(包括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及原發性腹膜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即BRCA1或BRCA2胚系致病變異或疑似致病變異)患者;

    2. 攜帶RAD51C或RAD51D或BRIP1胚系致病變異或疑似致病變異者;

    3. 林奇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綜合征)患者;

    4. 一級親屬確診上述遺傳性腫瘤綜合征或攜帶上述基因致病或疑似致病變異,而未行或拒絕檢測者;

    5. 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家族史或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及其他林奇綜合征相關腫瘤家族史經遺傳咨詢、風險評估建議接受基因檢測而未行或拒絕檢測者;

    6. 具有顯著的卵巢癌及相關腫瘤家族史(多人發病),雖經遺傳基因檢測,家族患病者中未檢出已知致病或疑似致病基因者(注:目前的基因檢測及數據解讀仍具有局限性)。

    篩查建議

    1. 不推薦對無癥狀、非高危女性進行卵巢癌篩查。

    2. 推薦對尚未接受預防性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的上述高危女性進行定期篩查,以期早期發現卵巢癌,但目前尚缺乏卵巢癌篩查給高危女性人群帶來臨床獲益的證據。

      (1) 根據臨床醫生判斷,高危女性于30~35歲起,可以考慮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篩查;

      (2) 篩查項目:血清CA-125檢查及經陰道超聲檢查;

      (3) 篩查間隔:每3個月1次到每年1次。

    3. 此外,已經出現腹脹、腹痛、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不適癥狀的女性,不在篩查探討的范疇內,應盡早就醫接受臨床評估。

    預防建議

    1. 經遺傳咨詢及風險評估后需要進一步接受遺傳基因檢測的個體,盡早接受檢測,明確腫瘤發病風險;

    2. 攜帶有增加卵巢癌發病風險致病變異或疑似致病變異的高危女性,完成生育后,于相應的年齡段預防性切除卵巢和輸卵管以降低卵巢癌發病風險;

    3. 理論上,任何可以讓卵巢在一段時間內停止排卵的行為都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風險,如避孕藥、妊娠、哺乳等。因此鼓勵適時生育、母乳喂養;

    4. 經遺傳咨詢后,部分高危女性可選擇短期內口服避孕藥以降低卵巢癌發病風險(長期服用可能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

    5. 育齡期的高危女性,生育前與腫瘤遺傳咨詢醫生及生殖醫生共同探討可能的遺傳阻斷方案;

    6.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合理飲食,減少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

    骨腫瘤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骨腫瘤的八大早期信號:

    1. 骨關節位置出現較硬的腫塊,靜息時不能消退,持續增大;

    2. 骨和臨近關節出現疼痛和腫脹,夜間加重,且疼痛嚴重程度與活動無關;

    3. 出現發熱、體重減輕,以低熱為主,腫脹部位皮溫顯著升高等;

    4. 不明原因持續性背痛或脊柱區域疼痛,休息不能緩解,難以用常見的頸椎病、腰椎病解釋;

    5. 肢體遠端有麻木感或頑固性放射痛,無力,甚至功能障礙;

    6.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肢體變形,甚至出現無明顯誘因的一處或多處自發性骨折;

    7. 出現抽搐,肌肉痙攣,血鈣增高;

    8. 中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四肢痛、腰背痛,且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向時,要警惕出現轉移性骨腫瘤,尤其既往有腫瘤病史者(特別是發現時分期較晚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腎癌等)。

    篩查建議

    重視骨腫瘤的八大早期信號,出現異常及時就診,行查體、影像學檢查,必要時結合活檢。尤其有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如出現骨性疼痛,神經壓迫和活動障礙等情況時,及時到骨軟組織腫瘤科等相關科室進一步檢查。

    預防建議

    1. 避免外傷;

    2. 增加戶外鍛煉和運動,保持合理體重;

    3. 合理飲食;

    4. 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

    5. 控制情緒,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

    膀胱癌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長期吸煙者;

    2. 膀胱癌家族史者;

    3. 油漆、染料、金屬或石油產品等職業接觸史者;

    4. 接受過盆腔部位放射治療者;

    5. 曾使用過環磷酰胺或異環磷酰胺等抗癌藥物者;

    6. 曾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者,如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尋骨風、朱砂蓮等;

    7. 飲水中砷含量高者;

    8. 飲用用氯處理過的水者;

    9. 反復急慢性膀胱感染史,包括血吸蟲引起的膀胱感染者;

    10. 長期使用導尿管者。

    篩查建議

    一般風險人群:60歲開始,尿常規,每年1次。

    高危人群:50歲開始,尿常規、血尿檢測聯合尿液腫瘤標志物如 NMP22,每年1次。

    預防建議

    1. 減少環境和職業暴露;

    2. 增加飲水量,注重飲水質量;

    3. 戒煙;

    4. 避免長期使用藥物帶來的藥物毒性;

    5. 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提高免疫力。

    軟組織肉瘤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軟組織肉瘤的高危因素:

      (1) 腫瘤家族史,尤其攜帶p53、rb基因失活;

      (2) 石棉、二噁英等化工材料長期接觸史;

      (3) EB病毒,HIV等感染病史;

      (4) 輻射或放射治療史;

    2. 軟組織肉瘤的四大早期信號:

      (1) 體表或大關節附近及影像檢查等發現不明原因腫塊或外傷后長期不能消退的腫塊;

      (2) 腫塊持續增大,不隨體位變化而緩解;

      (3) 可出現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且逐漸加重;

      (4) 腫塊局部皮膚溫度往往高于周圍正常組織,可伴有紅腫等炎性表現。

    篩查建議

    重視軟組織肉瘤的四大早期信號,出現異常及時到軟組織腫瘤專科就醫。

    1. 查體:一般根據腫物的部位、大小、邊界、活動度、有無壓痛、皮溫和伴隨癥狀等7個方面對腫物進行初步定性。

    2. 影像學:B超、X線、CT、MRI 等。四肢軟組織肉瘤首選MRI檢查而非CT。高危患者應行胸部CT以排除肺轉移。同時應檢查區域淋巴結情況。

    3. 活檢:軟組織肉瘤活檢,包括穿刺活檢和切開活檢。細針或粗針穿刺,必要時CT或B超引導。穿刺困難或失敗可實施手術切開活檢。

    預防建議

    1. 避免輻射及強烈紫外線照射,增加β-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E攝入;

    2. 減少化工材料的接觸,篩查病毒感染情況,及時規范治療感染;

    3. 合理飲食,增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

    白血病

    2020版:20種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案出爐

    高危對象

    1. 白血病家族史者;

    2. 血液疾病患者;

    3. 曾有苯及含苯的有機溶劑接觸史者;

    4. 曾有X射線、γ射線等電離輻射環境接觸史者;

    5. 自身免疫功能異常者;

    6. 有吸煙、酗酒、吸毒、不規律作息等不良生活習慣者;

    7. 無誘因慢性出血傾向者,如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

    8. 全身發力、疲倦并伴有骨關節疼痛等者。

    篩查建議

    高危人群,臨床體檢,每年1次。臨床體檢包括以下項目:

    (1) 外科體檢:淺表淋巴結和肝臟脾臟觸診;

    (2) B超檢查:淺表淋巴結、肝臟脾臟和腹腔淋巴結;

    (3) 血常規。

    預防建議

    1. 避免苯及相關化學物、化學制品的環境接觸;

    2. 避免或減少X線、γ射線等電離輻射,戒煙;

    3. 定期體檢。

    來源:上海市抗癌協會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