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硒健康網癌癥康復吧專注癌癥資訊,癌癥治療,癌癥康復,幫助更多的癌癥患者走向康復!?
2020年初,王大爺因為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等癥狀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后結合腸鏡檢查,確診王大爺患了直腸癌。
王大爺家屬得知檢查結果,心里很難受,最后只能選擇手術切除。
考慮到直腸癌存在遺傳性,醫生為王大爺做完手術后,建議其直系親屬做腸鏡排查一下。
王大爺的三個兒子聽了后,覺得自己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腸道肯定沒有什么問題。
但當兄弟三人進行腸鏡檢查后,
腸鏡檢查結果顯示:
大哥和三弟是多發性結腸息肉,存在癌變風險,消化內科醫生及時予以內鏡下息肉切除,把患癌風險扼殺在了萌芽狀態。
然而不幸的是,二哥腸鏡結果顯示是早期降結腸癌,醫生立即為他施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術),把患者體內定時炸彈及時拆除。
術后,患者不僅保留了完整的結腸,而且后期無需放化療。
一、消化道腫瘤的家族聚集性不容忽視
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癌癥癌癥都有家族聚集現象,所以經常看到一個家族中同時或先后患上某種癌的現象,這其中既有遺傳因素、又有傳染因素、還有共同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其實癌癥是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簡單說,一個家族中,相繼有多人患癌,就是家族聚集性,這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
1、遺傳:
如果直系親屬中2~3人患同一種癌癥,要高度懷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傾向,但必須通過基因檢測予以排查。
2、相互傳染:
這主要說的幾種病毒(菌):
乙肝,與肝癌關系密切;HPV病毒,與宮頸癌密切;.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密切;
EB病毒,鼻咽癌是與EB病毒密切相關的一種常見上皮細胞惡性腫瘤;這幾種病毒(菌)可以在家庭成員間相互傳染;
3、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
癌癥容易在同一家族內出現,這是因為家庭成員生活在同一個環境,相似的不良生活方式,會同時受到某些致癌物質的影響而發病。
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紅肉(豬、牛、羊)及各種肉制品進食過多,而新鮮水果蔬菜攝入不足。
口味過重,食物高糖、高鹽、高油。
喜食紅燒、燒烤、油炸食物。
喜吃腌制食物,咸菜、咸魚、咸肉等。
糧食保管不當發霉,家庭成員常吃霉變食物;喜吃臭豆腐、發酵酸菜、豆腐乳等霉腐食物。
家庭成員中一人吸煙,室內環境污染,基本全家要跟著吸二手煙、三手煙。室內裝修污染,甲醛等超標。
家庭不和睦,經常爭吵,情緒不良,心情壓抑,機體免疫力下降,癌癥就可能找上門來。
二、哪些人是腸癌高危人群?
腸癌是一種“重男輕女”的癌癥,《英國癌癥雜志》一項研究表明,男性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患腸癌的可能性要增加35%,而長期看電視的女性患腸癌的風險則增加11%。
這主要是由于男性看電視時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吸煙、飲酒,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此外,久坐不動也與肥胖有關,過量的脂肪可能影響血液中激素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水平,影響細胞生長的方式,極大提高患結直腸癌的幾率。
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特征:
40歲以上有腸道疾病家族史工作壓力大、久坐無肉不歡不喜蔬果。
三、吸煙、飲酒腸癌來臨會有哪些信號?
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與痔瘡非常相似,很多患者因為誤以為痔瘡而錯過了早期診治的黃金時間。
40~50%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現時,并沒有任何報警癥狀,所以腸癌高危人群應全部納入到篩查對象,建議每年做一次腸癌篩查,中低危人群2~3年做一次。
出現這四種癥狀,可能是腸癌:
1、便血
由于結直腸癌病變的地方離肛門相對比較近,所以在大便時特別容易便血,一般血液呈鮮紅,或者是暗紅色,還有的血會和大便分離,血量有多有少。
2、腹脹腹痛
在結直腸癌的早期,許多患者都會出現腹部隱痛或者脹痛的癥狀,而且隨著病情的加重,疼痛的頻率和程度進一步加重。
3、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早期結直腸癌的大便次數會不斷增多,但是每次大便的量比較少,特別是隨著腫瘤不斷增大,會出現便秘與腹瀉相交替。
4、便便變細
正常的大便呈圓柱形,垂直從肛門排出,如果腫瘤突出在直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形狀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絲血痕。
因此,如果原本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持續出現上述癥狀,就一定要警惕結直腸癌的可能,盡早進行癌癥排查。
此外,對于既往查出結直腸癌前病變(包括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癥性腸病以及畸變隱窩灶相關的異性增生)的人,更應該密切關注身體狀況,提高警惕。
綜合:陜西白水消化病研究所郭建華、十堰晚報、胃腸病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癌癥資訊、癌癥治療、癌癥用藥、癌癥康復等相關知識,請搜索“愛硒健康網”進入癌癥康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