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肝癌病例數多達41萬,人們一般認為不良生活習慣的成年人才容易得,但其實兒童肝癌的發病率也漸漸升高。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腫瘤萌芽之際往往沒有什么癥狀,很多病人一經發現已是中晚期。
來自海南的6歲男童小豪(化名),肝內腫瘤長到7公分而出現劇烈腹痛,到醫院就診才發現患癌。B超檢查,確診是肝母細胞瘤,且是腫瘤IV期,也就是肝癌晚期。
這個消息對小豪父母猶如晴天霹靂,眼前活潑可愛的孩子怎么就突然患肝癌了呢?
肝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兒童肝癌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肝膽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溫哲介紹,肝母細胞瘤多見于兒童,約占兒童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80%,是小兒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肝母細胞瘤約占所有兒童惡性腫瘤的1%,全球的年發病率為1.0—1.5 /百萬人群。
目前研究認為,肝癌的發生,跟乙肝等病毒性肝炎、飲酒、熬夜、黃曲霉毒素的攝入、遺傳等因素都有關系。具體到肝母細胞瘤,它是一種惡性胚胎性腫瘤,但不是遺傳性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細胞突變有關。就目前來說,孕期檢查、產前診斷等手段也不能早期發現,所以沒有辦法進行預防。
為什么小豪的父母沒能早點發現孩子患肝癌?溫哲解釋說,不是家長不關心孩子,由于不是學醫專業,肝癌早期無癥狀,當摸到孩子肚子脹,往往誤以為孩子是腸胃小毛病,不能第一時間聯想到肝癌。
- 在此他推薦一個幫孩子自查肝癌的好方法:
家長打開手掌,用手指捏孩子的肚皮,連皮帶肉一把抓起;然后往下按壓肚皮,可以感覺到腹部動脈“砰砰跳”,如果此時摸到有硬邦邦的感覺,一定要警惕肝臟腫瘤。及時帶孩子上醫院,給醫生查體,做個B超檢查。若孩子肚脹,但肚皮是軟的,一般沒有大問題。
“小豪因腹痛查出肝癌,但臨床上更多見的是無痛性肝癌,很多患兒都是因為腸胃炎或長了其他什么腹部囊腫,做B超無意中發現肝癌。”溫哲說,定期做B超檢查對發現兒童肝癌具有重要意義。
開腹后,發現病情復雜不敢切腫瘤
小豪才6歲,人生不過剛剛開始,父母愛子心切,希望給孩子最佳的治療。
溫哲介紹,肝母細胞瘤一般先是化療,縮小腫瘤后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后還需要化療。手術把腫瘤徹底切除,是整個肝癌治療過程最重要的一環。
小豪左右兩邊肝臟都有腫瘤,病情復雜(39健康攝)
小豪已經是肝母細胞瘤晚期,腫瘤主要位于左半肝,同時右邊肝臟有4個轉移灶,治療起來比較麻煩。在當地醫院,經化療后嘗試手術切除,但開腹后發現,小豪體內的腫瘤太復雜,醫生只做了手術探查,不敢切除腫瘤,然后就把肚皮重新縫合上。
不能手術,意味著小豪要么做肝臟移植,要么死路一條。小豪父母不愿輕易放棄,或許別的醫院能治孩子的病,四處打聽。
右肝用微波“燒死”腫瘤,左肝做手術切除
經人介紹,小豪爸媽帶著孩子輾轉來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他們一見到溫哲主任就懇求:救救我的孩子,請給孩子做手術。
溫哲帶領團隊反復研究小豪的病情,最終制定了縝密的手術方案。“患兒的左半肝可以手術切除,但是右邊肝臟的4個轉移灶,有的藏得很深,二維超聲無法清晰顯示,難以用手術切除干凈,所以我們想到用微波消融的方法來處理。”溫哲稱,一般來說,3公分以下適合消融,但在成人肝癌中也有5公分做消融治療的成功病例。
溫哲帶領團隊在給小豪做肝母細胞瘤治療,手術聯合消融。(受訪者供圖)
1月15日如期進行手術。首先通過多影像(CT/超聲)融合導航技術將右半肝的轉移灶進行精準定位,在超聲引導下用微波消融加熱“燒死”腫瘤。然后,按照既定方案對左半肝及S8段進行精準切除。手術十分成功,患兒經過10天的術后康復順利出院。這是廣東首例手術聯合消融成功治療兒童肝母細胞瘤的病例。
微波消融廣泛應用于成人小肝癌的治療,但是在兒童肝母細胞瘤中的應用較少,對于手術切除同時聯合微波消融的治療目前尚無報道。
溫哲表示,肝母細胞瘤盡管總體生存率可達80%以上,但對于伴有肝內轉移、化療效果不好的病人,尤其對于位置比較深并且難以手術切除的轉移灶尚缺乏良好的治療手段,有時不得不進行肝移植手術。微波消融,給這些病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國內曾有分期進行手術和消融的個案,分期進行手術和消融治療在兩個治療之間要間隔一段時間。而手術和消融同時進行,可以準確把握腫瘤的治療時機,避免等待期間腫瘤的發展。顯然該方法增加了技術難度,但一次性消除全部腫瘤組織,有利于孩子的康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