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一種明顯的具有遺傳性因素的疾病,應該說,在腫瘤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遺傳性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諸多的惡性腫瘤中,是父母將腫瘤的遺傳信息傳遞給了自己的子女,這個聽起來是不是有一些殘忍了?可是,事實就是這樣。由此說來,在惡性腫瘤的發病因素中,基因遺傳也是惡性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更有甚者可以發送家族性癌癥聚集現象,也是這一理論的最好說明。
俗話說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既然惡性腫瘤具有著明顯的遺傳傾向,部分惡性腫瘤的發生機制人類還沒有很好的掌握和了解,部分疾病的病因還不是十分的明確,那么,對于這些具有著遺傳傾向的惡性腫瘤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其實,國外很多成功的臨床實施、操作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那就是對于惡性腫瘤高危人群實施有針對性的的健康篩查,以期及早地發現惡性腫瘤的早期階段,再實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同樣可以提高腫瘤治療的有效率,降低腫瘤死亡率。
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種具有易感基因調控的,與基因遺傳有關惡性腫瘤。家族中母親或姐妹患有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幾率比一般女性高出約3倍左右。不過,乳腺作為體表器官,其實更加適合實施乳房的自檢、自查及早發現問題。
對于乳腺癌的篩查方法則推薦使用鉬鈀檢查。乳腺癌的X線檢查(又稱鉬鈀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最簡單、有效的篩查方式,它可以看到超聲或磁共振等無法看出的微小鈣化灶,X線影像檢查的敏感性更高。目前推薦40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年做一次乳腺X線檢查,45-69歲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
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中約有20%~25%患者發病與遺傳因素相關。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導致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增加。常規的篩查方法主要是血液中腫瘤標志物人附睪蛋白-4(HE4)與糖類抗原CA125的聯合檢測。
在目前的篩查手段中,血液檢查多數配合影像學檢查實施,除了常規的彩超檢查以外,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PET/CT等影像學檢查,也可以為高度可疑患者的早期發現提供依據。由于年齡本身即是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因此中老年女性更是卵巢癌篩查的主要人群。
結直腸癌:家族性結腸息肉、父母患有結直腸腫瘤,這些都是發生結直腸癌的遺傳性高危因素。對于結直腸癌而言,腸鏡是最佳的篩查方式。大腸癌篩查一般從45歲開始,每年1次大便隱血檢測,每5-10年實施1次腸鏡檢查。高質量的腸鏡檢查(結合具體情況配合病理組織活檢)是發現、診斷腸癌的主要手段。
胃癌:胃癌的家族聚集傾向相對較低,約占10%左右。但是,對于具有家族腫瘤病史,尤其是直系親屬中具有胃癌史的患者則是胃癌的危險因素,其發病風險比其他人高2~3倍。
和結直腸腫瘤的篩查方法一致,胃鏡結合必要的活組織檢查是胃癌篩查的主要手段。胃癌篩查的目的就是要發現早期胃癌,爭取根治性手術切除配合必要的綜合治療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此方面,近鄰日本的胃癌早期診療經驗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
肺癌:肺癌的遺傳性傾向與病理組織學類型相關,鱗癌、肺泡細胞癌的影響更大一些。近些年來,大量的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螺旋CT檢查是肺癌篩查的主要方法,尤其對于肺癌的高危人群而言,具有著很好的篩查效應。而X線片、核磁共振、PET-CT等檢查均因為各自具有的不同缺點而不做為篩查的推薦。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遺傳性傾向相對較低,約占5%左右,遺傳性發病患者的年齡一般相對也較小。其最佳的篩查方法就是超聲檢查。普通超聲、經陰道超聲都是很好的無創檢查手段,對于檢查異常的患者,結合分段診刮、病理學檢查則是確診的最佳方法。
胰腺癌:胰腺癌的遺傳傾向與胃癌相似,約占5%~10%左右。但是,如果一位以上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胰腺癌,其患病的幾率就會大幅度增加。對于胰腺癌的篩查,目前略有爭議,主要是篩查經濟學方面的問題,但是,這并不影響超聲內鏡、增強CT等技術可以發現早期胰腺癌的事實。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直接相關,直系親屬中有1人患病,其發病危險性會增加1倍,如果是2人或2人以上時候,其相對危險性會陡然增加至5~11倍。對于前列腺癌的篩查,主要是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應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化驗檢查的方法實施。PSA具有低價、方便、敏感,便于動態觀察等特點,我們常規理解中的超聲、CT卻不是很適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