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老張在我們科室治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兒子最近找到我,想開點胃藥緩解一下自己胃部不適的癥狀。聽了他的癥狀以后,我建議他還是先做一個胃鏡檢查一下。小張也是面有難色的和我說:“主任,說起這個胃鏡,那可是早都該做了,最早以前是有點小怕,以后這些年就是被天天亂七八糟的事情一拖再拖。
時至年底,工作任務和壓力又明顯地增加了不少,三餐中是一對半都不能按時進行。這不,老爹住院陪護,再加上年終各種應酬,我也是真心佩服自己是鐵打的。您還是先給我開點藥,過兩天再做胃鏡吧。”
其實小張說的這些現象真的是太普遍了。現代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工作、社會、家庭等諸方面所帶來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出現胃部不適現象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很多的疾病就是在忍一忍、拖一拖、隨便吃點藥的過程中被耽誤了,一個簡單的胃病被拖成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甚至是胃癌。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再提起胃病檢查、診斷的“金標準”–胃鏡。
胃鏡檢查其實就是把一個在其前端安裝有鏡頭的纖維導管直接插入人體的胃和十二指腸,用醫生的肉眼來觀察食道、胃、腸內部情況與功能,顯示出胃黏膜的形態、排列及色澤等。通過內窺鏡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部位、病情,并可經內鏡取活組織檢查,部分疾病還可以直接在內鏡下實施治療。
應該說,胃鏡檢查對于大多數的人員來說還是有那么一丟丟的小痛苦,畢竟做胃鏡不會像吃面條那么順暢。正是因為如此,近些年來一個新興的“無痛胃鏡”已經被臨床上廣泛地推廣和應用了。所謂的無痛胃鏡其實就是給患者用了一點全身麻醉藥物,這樣當然就沒有了恐懼和疼痛的感覺了。
說起做胃鏡,你還真的不能僅僅認為他就是做一個鏡子檢查,因為在實施胃鏡檢查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操作就是胃鏡下的病理組織學活檢。這樣的活檢對于疾病性質、程度的判斷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病理學的檢查可以明確分辨胃內的具體情況,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潰瘍、還是癌變這些都可以直接明確。這也是大多數臨床醫生習慣于用“不做活檢等于不檢”這話來形容胃鏡檢查加活檢的重要性也就不奇怪了。
有了這些確切的檢查結果,醫生們才可以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由此說來,還是做個胃鏡檢查吧,今年真的不能再拖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