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都是作出來的…….
二三十歲
本是最美好的年紀
然而……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
2012年全球因胃癌死亡病例約72.3萬例
而中國胃癌死亡例數占
全球胃癌死亡的45.0%
那么,問題來了
好好的胃,是怎么被作壞的?
人體的胃外層
有一道保護防線——胃黏膜
它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原
可以促進食物初步消化
濃茶,咖啡,烈酒
過于粗糙的食物和藥物
都可以刺激胃黏膜并破壞黏膜屏障
引發胃黏膜炎癥
而從胃炎到胃癌,
只需要下面這4步
第一階段:非萎縮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
(常見表現:上腹痛、反酸等)
非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
在沒有發生萎縮的情況下
所出現的水腫和增厚
程度相對較輕
這時胃黏膜功能和結構較完整
經過治療和生活習慣的調整
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第二階段:萎縮性胃炎
(常見表現:隱痛、飽脹不適、消化不良)
到了萎縮性胃炎
炎癥已經到了胃黏膜全層
因為炎癥的破壞
胃黏膜的腺體開始萎縮、減少
這意味著胃黏膜變薄
消化功能開始受到影響
第三階段:腸上皮化生
(常見表現:腹部不適、反酸、噯氣,有時出現胃灼熱)
腸上皮化生也叫“腸化”
是指胃黏膜細胞
表現出了腸道細胞的特性
意味著胃黏膜病變加重
第四階段:胃癌
如果前幾個階段
都沒有做檢查
胃癌發現的早和晚
對患者愈后的生存質量影響非常大
如何篩選早期胃癌?
對于胃癌
胃鏡檢查和胃組織病理學活檢
是目前最權威的診斷方法
多數國家將40-45歲
設定為胃癌篩查的起始臨界年齡
但胃癌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也提醒著人們
并不是40歲以下就沒你啥事兒
就算平時沒有明顯胃部不適
如果頻繁出現
與從前不同的胃脹、胃痛等癥狀
就要及時檢查、就診
在日常生活中
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最后
祝大家無論在什么年紀
都擁有健康的身體
另外
你身邊有把胃作壞的例子嗎?
歡迎交流
參考文獻:
[1] 王維武.萎縮性胃炎會癌變嗎?[J].老年人,2020(12):63.
[2] 楊靜,王軍,路紅,任茜,王玉平,關泉林,周永寧.幽門螺桿菌通過胃癌干細胞誘導胃癌發生的機制[J].醫學綜述,2021,27(01):84-89.
[3] 郴星.懷疑胃病要不要做胃鏡檢查?[J].健康生活,2020(12):26.
[4] 趙悅,皮微平,戴穎慧,魏漢林.胃病證治探討[J].空軍醫學雜志,2020,36(01):92-93.
[5] 劉漢波.淺表性胃炎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關系探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9):22.
[6] 秦敬柱, 袁長海, 張加勝,等. 我國胃癌患者年輕化趨勢的原因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9, 23(008):10-11.
往期精彩回顧
一個母親的去世引發的思考:醫者該怎樣面對死亡?!
“我28歲,入職體檢,查出了胃癌”
全球近一半胃癌新發在中國,日常做到這4點可以預防!
29歲小伙胃癌,卻當成“胃潰瘍”治了8個月,原因竟然是……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