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無論是患者化療、放療還是靶向治療,許多患者都深受腹瀉的困擾。
主要原因是抗腫瘤藥物對腸道黏膜的急性損傷,導致的腸道吸收和分泌失衡。
持續腹瀉可引起脫水、衰弱、體重減輕等并發癥,更嚴重的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和內環境。所以腫瘤患者對于恢復期的腹瀉問題,應該保持重視。
腫瘤相關性腹瀉的原因
腫瘤患者腹瀉可分為腫瘤相關性、治療相關性和感染性。
腫瘤相關性腹瀉可見于內分泌腫瘤如功能性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胰島素瘤等。
這類腫瘤可分泌或促進多肽、5-羥色胺等釋放直接引發腹瀉。如出現腸腔梗阻、貧血、惡液質,均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出現腹瀉。
治療相關性腹瀉可以是外科手術并發癥,或者是化療、放療相關毒性。化療相關性腹瀉占所有腫瘤相關性腹瀉的40%,應引起格外重視。
感染也是腫瘤患者腹瀉的重要因素。腫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侵襲性操作等均影響腸道正常菌群,易并發腸道感染。
腫瘤相關性腹瀉的治療
腫瘤患者腹瀉的診治需先明確腹瀉原因。若為原發病引起的腫瘤相關性腹瀉,應盡早的針對腫瘤進行治療。祛除原發因素。
化療相關性腹瀉在腫瘤相關性腹瀉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含有氟嘧啶類(如5-FU)和喜樹堿類(如CPT-11)的化療方案最常引起腹瀉,發生率高達50%-80%。
阿糖胞苷、放線菌素、甲氨喋呤等亦常引起腹瀉,嚴重時可出現血性腹瀉,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推薦,輕、中度腹瀉可用洛哌丁胺治療,標準劑量無效者可用大劑量,即洛哌丁胺2mg,每兩小時1次,注意監測腸鳴音變化,警惕出現麻痹性腸梗阻。
仍無效者推薦用奧曲肽皮下注射,重度化療相關性腹瀉,應住院密切觀察水電解質平衡,對癥補液支持治療。
癌癥患者發生腹瀉時的飲食上調理
在飲食治療上,目的是預防并糾正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供給充足營養,改善營養狀況,避免機械性及化學性刺激,使腸道得到適當的休息,有利于改善腹瀉癥狀。
一、急性腹瀉患者的飲食指導方案
(1)排便次數多,常伴嘔吐,嚴重者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可暫時禁食,使腸道完全休息,必要時由靜脈輸注補液,以防失水過多。
待嘔吐停止后可開始進食清流質,如蛋白質水、濃米湯、薄面湯等,以咸為主,少量多餐,每日6~7餐。
(2)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產氣的流質飲食。有些患者對牛奶不適應,喝牛奶后常加重腹瀉。
排便次數減少、癥狀緩解后改為低脂流質飲食,或低脂少渣、細軟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藕粉、蒸蛋羹、豆腐腦、爛面條、面片等。
待腹瀉基本停止后,可進食低脂少渣軟食,如面條、粥、饅頭、爛米飯、雞肉米粥、土豆泥、肉丸子等。
(3)盡量減少胃腸道的刺激,禁食含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和粗糧,如生蔥蒜、非菜、芹菜等,可食用少量含纖維少的冬瓜、胡蘿卜、去皮西紅柿等。以后逐漸過渡到普食。
(4)可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禁忌飲酒,禁食肥肉、堅果。食物溫度不宜過冷,以免刺激腸蠕動。
二、慢性腹瀉患者的飲食指導方案
(1)低脂少渣、高蛋白高能量飲食。慢性腹瀉患者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差,存在營養不良,在飲食上,建議低脂少渣飲食,每天限制脂肪的攝入,過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道蠕動加重腹瀉。
(2)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熘等。
(3)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肉、蝦、魚、豆制品等:注意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水果,可飲用鮮果汁、番茄汁等補充維生素。
(4)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易造成體內儲存熱能的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高蛋白高能量飲食,選擇易消化類食物,如粥、掛面、面包類以及發酵的面食類,多選用低脂易消化的高蛋白質食物,如雞蛋、魚、雞肉、瘦肉以及豆腐等。
(5)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堅持少量多餐,進食溫和性食物,避免刺激性、過敏性、高滲性食物以及過冷、過熱、產氣過多的食物。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