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嘿嘿,大家不要覺得小艾文縐縐的,這首詩可跟咱們今天要講的內容有關。
這首《七碗茶詩》是唐代一名叫盧仝(tóng)的詩人所作,它本來是盧仝為答謝友人而作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里的節選,但因為寫得太過精彩,因而被單摘出來成篇。
《七碗茶詩》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即盧仝認為喝茶可以“潤口喉、破孤悶、激靈感、平煩愁、清肌骨、通仙靈、樂逍遙”,可見其對茶的喜愛。
而現代醫學中,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承認過喝茶對身體的積極作用。
《綱目》里有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本經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開郁利氣,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經》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之患,然過飲令人少寐,以其氣清也。
《經》云:茶苦,而苦以泄之。其體下行,所以茶能清頭目。
總的來說,中醫認為“茶為萬病之藥”,對茶有著很高的評價。而我國生產的茶品種類甚多,綠茶類、紅茶類、烏龍茶類、白茶類、黃茶類和黑茶類等在人們日常生活常見。
此外,如銀杏葉茶、苦丁茶等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品種近年也頗為受人歡迎。
喝茶,是防癌還是致癌?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動物實驗和體外實驗研究表明,喝茶有利于抗癌和腫瘤。
據研究顯示,茶中的茶多酚以及茶多酚氧化后的產物如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是主要的抗腫瘤成分,而且安全性高。
1986年,醫學家對僑居美國夏威夷的日本后裔癌癥發病與飲茶習慣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喝茶習慣者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明顯低于不喝茶的人。
嚴瑞琪等人則證實綠茶能夠抑制黃曲霉毒素Bl誘發大鼠肝臟癌前病變與肝細胞癌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立明教授團隊對50多萬(有效受試者為45萬多)中國人數據進行10年跟蹤并通過研究發現,喝茶多的人,比起喝茶少的人,患癌的反而更多。
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錯誤的喝茶。所以,喝茶前,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正確的喝茶方式,避免“防癌”變“致癌”。
喝茶溫度過高,容易損傷食道黏膜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研究結果表明:飲用過熱飲品(溫度在65℃以上)容易損傷食道黏膜,可能引發食管癌,不過,注意其引發癌癥的原因在于溫度,而不在于飲品本身。
此外,英國雜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之前也刊登過相關報道,內容顯示,喝茶溫度如果超過69℃以上,可提升患食道癌的幾率,雖說文章沒有明確的說出最佳的喝茶溫度是多少,但是根據研究整合,小艾建議大家可用70℃~80℃的水泡茶,但是喝茶最好是等到茶水的溫度在25℃~50℃時較好,不宜超過60℃。
普洱茶中有黃曲霉素,喝了會致癌?
“打假斗士”方舟子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他認為喝茶不一定能防癌,但喝茶有可能致癌,特別是普洱茶中含有黃曲霉素。
不過,方舟子的言論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教授認為:按一般情況來說,普洱茶理論上并不是黃曲霉菌的適生基質。
黃曲霉毒素的產生需要有“黃曲霉菌”和“適宜條件”這兩個要素,普洱茶的生產過程在這兩點上并不利于黃曲霉毒素的產生。
那普洱茶里的黃曲霉素含量究竟有多少?有機構對市面上8款普洱茶進行了檢測,結果如下:
實驗用的8款產品,既有近期生產的,也有陳年普洱茶,最后都沒有發現含有黃曲霉毒素B1。
所以普洱茶會致癌的說法可謂是謠言。
哪些體質的人不適合喝茶?
神經衰弱、失眠的人不建議喝茶,因為茶葉當中含有咖啡堿,攝入后,可使使人的神經中樞變得興奮,加重癥狀。
同理,一些疾病患者,比如心肌梗塞、心絞痛、冠心病患者也不建議喝茶,容易因為咖啡堿,使心跳速度加快,增加心臟負擔。
處于孕期的準媽媽也不適合喝茶,尤其是濃茶,里面的咖啡堿會加重孕婦心臟以及腎臟的負擔,從而帶來不利的影響。
另外,貧血者也不建議喝茶,尤其是濃茶,因為茶葉當中含有一種叫鞣酸的物質,在進入體內后,會與鐵結合,產生一種不溶性物質,阻礙鐵的吸收,可加重貧血癥狀。
總結:正確合理的喝茶,對我們人體確實是有多種好處,但是錯誤過量的喝茶,則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所以大家在喝茶前,最好適當了解一下關于茶的基礎知識,健康喝茶,科學喝茶,才能將喝茶的好處最大化。希望上述的內容可以幫到你。
參考資料:
[1]《為什么說喝普洱茶會致癌 原來是它帶來的風險》.光明日報.2017-09-18
[2]盛軍.常喝茶有利于預防腫瘤和癌癥[J].普洱,2011(03):56-57.
[3]《喝茶能預防癌癥嗎?》.健康時報.2019-08-02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