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以為是痔瘡,怎么也沒想到是腸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
30歲的小美向朋友哭訴父親確診腸癌的事情,本來她的父親一年以后就可以退休了,操勞一生,可以享受天倫之樂,沒想到現在只能住在醫院接受治療。
在我國,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惡性腫瘤前五位,已經奪去多個許多人的生命,其中不乏名人,2017年7月,55歲的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就因為直腸癌去世。
和其他腫瘤一樣,腸癌也追求早發現、早治療,但現實生活中,很多腸癌患者都像小美的父親一樣一發現就是晚期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鄭朝旭表示,腸癌的早期并沒有特異性的癥狀。
難道只能任由腸癌發展?并不是!鄭朝旭提醒,腸癌等腸道疾病往往可以從大便上發現蛛絲馬跡,日常生活中如果大便出現3種改變,可能提示腸癌,要及時去醫院排查。
變化一:排便次數發生變化
每個人每天的排便次數都不一樣,如果一個人原本排便很規律,比如一天一次或者兩天一次,突然變成幾天一次,出現頻繁的便秘癥狀,或者相反一天好幾次,出現頻繁的腹瀉,就要當心了。
鄭朝旭表示,如果這種改變又找不到明顯的什么原因,而且伴隨明顯的腸鳴或腹痛、腹脹等癥狀,就要考慮到腸癌的可能。
變化二:便便性狀發生了變化
即使你每天排便的次數沒有什么異常,也不能掉以輕心,每次上完廁所,記得回頭看看自己大便的性狀是否正常。
鄭朝旭介紹,大便性狀的變化包括氣味、形狀、粗細等,比如過去是條狀便,現在不成形,甚至形成顆粒狀,以前有一定的粗度,現在越來越細,越來越扁,這些可能都是腸道發生的求救信號。
變化三:便中帶血
很多像小美父親一樣的患者,看到便中帶血,雖然會一陣緊張,但往往會先想到痔瘡,實際上有些便血是腸癌導致的。
鄭朝旭表示,一旦出現便血,就意味著腸道的屏障或者腸道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壞,血管暴露,血細胞溢出,如果此時還有排便相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癌的早期表現。
要強調的是,大便帶血有時候可能少到無法肉眼發現,需要通過試劑檢測,如果檢測出陽性,就可能跟腸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
雖然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但身體也會在有意無意中透露一些信號,下次記得沖馬桶之前,先觀察下自己的便便哦!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