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陸的媽媽寄了很多家鄉的水果、雞鴨肉給她,想著給小陸加點餐,別老是點外賣吃不健康。
小陸搬著一大箱的快遞回家卻犯了愁,水果這些還好點,可是整只的雞肉、鴨肉怎么解決?自己一個人白天上班在公司吃,只有晚飯回家煮,這么多肉,一餐一餐地煮,得吃到什么時候啊?
雖然有冰箱,可是網上說,肉類最好不要冷凍太長時間,久了容易滋生細菌、致癌物等等,對身體不好。
冰箱不是保險箱,食物存放有限制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冰箱不等于保險箱,雖然冰箱具有保鮮食物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永久保存食物,而且在冰箱門開開關關的過程中,冰箱溫度發生變動,也會影響保鮮度。
以肉類為例,在購買的過程中,肉類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拿回家存放進冰箱的過程中,肉類中的脂肪和蛋白質會氧化,產生脂肪氧化物質,使營養流失、口感變差。
肉類反復解凍,對人體有三大傷害
研究顯示,反復解凍3-4次的肉類,菌落總數就可能激增15倍。所以,不要以為這餐吃不完就把肉又扔進冰箱凍起來,下次吃繼續解凍,這樣不僅起不到保鮮作用,還可能對身體產生傷害。
- 加速人體老化
首先,反復解凍肉類會導致營養流失,因為在冰凍過程中,肉類中殘留的水分會反復結冰。冰晶體積越大,肉中的組織結構就會被擠壓得越嚴重,最終刺破食物細胞,使營養流失,肉質惡化。
而人一旦過多的食用這類冷凍肉,很容易產生加速人體衰老的脂肪氧化產物。
- 增加患癌風險
反復解凍肉類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細菌會抑制生長,但不代表會消失。肉類一離開冰箱的低溫環境,溫度升高,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如果將肉類反復拿出來又放進去,細菌的繁殖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從冰箱中拿出來的肉類需要進行解凍,當溫度迅速升高時,組織細胞會被破壞,使大量的蛋白質和水泄漏出去,引起細菌繁殖,產生胺和酮等有害分解物,人食用之后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具體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癥狀。
如果長期食用過期的冷凍肉,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患癌風險。
- 流失營養
最后,反復解凍肉類還會使肉的口感越來越差,因為反復融凍的緣故,肉類蛋白質分子的水化層會逐漸減弱,導致肉吃起來比較柴,沒有肉味,還真是不如不吃。
提醒:肉類冷凍太久容易變“僵尸肉”
專家提醒,肉類不要冷凍太久,要食用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一旦存放超過半年,就要警惕變成僵尸肉。
所謂僵尸肉,也就是冷凍時間過長,滋生了大量細菌,吃了對人體有害的過期肉。
通常來說,新鮮的豬肉、羊肉、牛肉等紅肉類保質期為10-12個月,瘦肉比肥肉的保存時間更長;雞肉、鴨肉、鵝肉等禽肉類保質期比紅肉類稍微短一點,8-10個月左右;蝦、蟹等海鮮類,保鮮時間則更短,在4個月左右。
看上去可以冷凍的時間還挺長,但是這屬于極端存放時限了,一般不建議存放這么久,可別忘了上述我們提到的種種危害,所以建議大家即買即吃,估算好自己能食用的分量,不至于吃不完又只能扔進冰箱。
不過,肉類的價格通常都比較貴,有一些黑心商家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會誘導消費者購買冷凍時間過長的僵尸肉,我們要學會分辨:
1、買肉要到正規、大型的超市或農貿市場,不要貪小便宜購買價格低廉的肉。
2、聞到有異味或者已經發黏的肉類不要買,可能已經發生變質。
3、從外觀上看,如果肉制品的顏色暗沉,沒有光澤度,可能已經存放很久,一般都不建議購買。
分享生活妙招:5分鐘解凍冷凍肉
最后,分享一個生活小妙招,在解凍大塊的肉類的時候,由于結冰太多,通常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有的人用熱水燙,反而會影響肉的口感。其實有一個簡單快捷的方法,把肉泡到涼水里,再撒入一點食鹽,浸泡5分鐘左右,就基本解凍了。
冰箱的普及,讓家家戶戶都享受了便利,有什么買多的、吃不完的菜都可以放進去保鮮、冷藏,存取方便。但是,冰箱畢竟不是萬能的,食物也有特定的保質期,不可能冷凍起來就能永遠保持新鮮度。
所以,一定要告訴家里人,冰箱里的東西不宜保存太久,否則吃了會影響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1]《冰箱里的肉凍多久就不能吃了?一張表總結得清清楚楚》.生命時報.2018-04-26.
[2]《冷凍肉反復解凍細菌暴增15倍?凍久了會變成“僵尸肉”?今天必須說清楚》.科普中國.2020-06-05.
[3]《肉類冷凍要快,化凍要慢,其中技巧要牢記》.生命時報.2019-02-1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