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故事,都值得被記錄,
每一段人生,都應該被聆聽。
大家好,這是「癌友故事會」的第3個故事。
我一度有些后悔對乳腺癌這個病沒有概念,沒有早一些關注母親的身體,等再次了解這個病時,骨轉移已經悄悄找上母親。
2009年夏天,我從學校回家,怔怔地看著母親剃光的頭,腦子盤旋的是父母剛剛說的話,乳腺癌?一個在電視中才能遇上的名詞,竟然這么堂而皇之地闖進我們的生活。
雖然收到較大沖擊, 但那時母親已經做完了化療,家人都告訴我治療的效果很好,做完治療就算好了。當時的我對于醫學知識的儲備也不夠,家人說沒有問題,我也理所當然地覺得那可能這個癌預后真的很好吧。
雖然抱著好的預期,但內心深處我并沒有忽略母親生過大病,動過大手術這一事實。在這之前我對于未來的生活還有著天花亂墜的想法,在這之后只想盡快完成學業,成家立業,盡早讓母親享受天倫之樂。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我們一家人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后來的每一次的檢查母親都說:“恢復的很好,沒有問題。”之后看著母親的身體也日漸良好,我也漸漸安心下來,順利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學業,之后便是順理成章地成家立業,過好我們的小日子。
除去2014年又做了切除子宮和卵巢的手術和持續的內分泌治療,母親患病后的十來年總體還算平靜,但在2019年,原以為消失殆盡的癌細胞卻在此時突然襲擊。
母親的一次復查發現有骨轉移的痕跡,當時的我搜索了相關內容后一直認為骨轉移就是平常骨頭不要太勞累,不發生骨折就可以,并不會影響什么,萬萬沒想到很快轉移就發展到了下一步。
2020年的上半年,母親的脖子上發生了淋巴結腫大,癌細胞的進展竟然這么快,我真真正正的意識到這個事情遠沒有表面上的那么輕松。我開始詢問醫生各種關于乳腺癌的知識,包括在各大醫學腫瘤平臺學習。
我了解到,乳腺癌是預后較好的癌癥,但是并不代表完全不會發生復發轉移,因為之前的醫學儲備不夠導致我一直覺得這就是一個可以完全治愈的癌癥。我為之前沒有了解這個疾病而有些懊惱,現在我只想盡快地幫母親定好之后的治療方案。
一開始母親吃的內分泌藥是來曲唑,疑似骨轉移后發現淋巴結腫大,我和醫生商量開始使用愛博新,藥物的療效對母親還是有幫助的,今年一月份復查時脖子上的淋巴結沒有腫大了,目前的狀態控制的很好。根據母親現在的情況,我們打算之后把來曲唑換成氟維司群。
我看到過周圍的很多乳腺癌病人術后十多年依舊狀態良好,這也是為什么一直以來我認為乳腺癌是一個可以治愈的疾病。
母親發生骨轉移之后,醫生和我們講了很多轉移數據,曾經一度讓我覺得十分受挫,但是看到周圍那些阿姨們的長生存案例,我更希望給母親的是積極的信號:乳腺癌這個病正在往慢性病的方向走,未來它可以變成只靠吃藥就能控制的疾病。十年并不算什么,我們可以往更長更遠的目標前進。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從小我便覺得我的母親是一個超人媽媽,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著各種事情,十分的精明能干,同時在對孩子上,母親也是比較嚴格的。現在母親的心態更加平和,改掉了之前喜歡吃辣的習慣,還能在家幫我看著小孩,守著我們這個小家,在對抗乳腺癌這個疾病上,母親十分積極,我們也都相信未來,可以越變越好。
科普時間
乳腺癌的復發相關因素:
1.乳腺癌本身的病理、生物學特點決定的。乳腺癌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無論在組織形態、免疫表型、生物學行為還是治療反應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某些類別的乳腺癌發生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率相對較高。
2.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因素。身體狀況不佳、器官功能不佳都會增加乳癌復發的可能,而心理狀態與免疫力相關,壓力過大會造成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
3.治療不規范、不徹底也是導致癌癥復發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就診的乳腺癌患者都有亞臨床轉移現象,一些脫離原發灶循環到遠處的癌細胞無法通過手術切除,如果術后沒有進行全面有效地全身治療,那么這些癌細胞就會隱藏下來,成為日后癌癥轉移復發的罪魁禍首。
互助君在也要提醒大家,即使復發轉移后也完全有臨床治愈的機會,如骨轉移患者經過化療,磷酸鹽類治療后,骨轉移灶完全消失,即達到臨床治愈。
臨床治愈是腫瘤患者治療的目標,達到臨床治愈即意味著可以長時間生存。
一定要相信生命的美好和活著的希望!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